2023-05-25 15:02:44
“小小蘿卜青亮白,土上土下盡寶來。要比人參不敢當,鄉野百姓人人愛......”這首流傳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哨沖鎮哨沖村的順口溜,生動描述了當地盛產的白蘿卜的特征。
哨沖村土壤土質疏松透氣,保水保肥能力較強,具有種植高原白蘿卜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哨沖鎮田間蘿卜晾曬。
哨沖村的蘿卜為啥稱作“小人參”,除了氣候適宜,土壤條件優越外,還和這里這些年推行的套種模式分不開。
“以前,我們這地一直種白蘿卜,但是常年種蘿卜,土壤逐漸板結,產量和質量不斷下降,銷路不穩定。后來,在政府部門和當地煙草部門的指導下,我們推行煙后白蘿卜的種植模式,穩住了這個賺錢的產業。”哨沖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李紹春介紹道。
由于煙后土壤里含有種植白蘿卜所需的余肥,加之當地煙草部門大力推行土地集中流轉,不僅提高了閑置土地的利用率,也充分挖掘了土壤潛力,保障了糧食安全,種出的蘿卜不僅口感脆甜,而且又白又大。
蘿卜產量上去了,銷路如何穩定?2017年,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指導帶動下,村民成立合作社,并與當地龍頭企業達成購銷協議,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訂單農業,收購晾干的蘿卜絲、蘿卜條,經過加工后遠銷海內外。
靠著村民勤勞致富的雙手,加之科學的管理種植方式,這些年哨沖鎮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去年人均純收入超過1.8萬元,比2021年增長了1000多元。
“村民致富不僅要靠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還需要好的政策引導和先進的技術支持,多元化發展,才能守護‘米袋子’、豐富‘菜籃子’、鼓起‘錢袋子’,過好咱們的‘小日子’。”看看村里一幢幢新建的小樓,李紹春感慨道。
近年來,除種植蘿卜外,當地政府與煙草部門大力發展多元農業,推動“煙糧協同”發展,積極探索出一條農業產業轉型發展之路。“收完蘿卜后,俺家的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種植也會輪番亮相哦。”朱保存說。
朱保存在田間晾曬蘿卜條。
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土特產也能做成大產業,2022年,石屏縣白蘿卜產業產值近4億元,促進鄉村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助推當地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