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 10:47:11
在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上,一座座林盤如靜止之舟,被莊稼四面包圍,托載起炊煙裊裊。鄉村廚師,一個古老的行業,就從那裊裊炊煙中誕生。 在這個古老的行業里,行走著一代又一代身懷絕技的人。他們是鄉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那并不遙遠的年代,清貧的鄉村因為他們的到來,立刻就進入了節日氛圍?! ∽蛉盏泥l村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在鄉村振興的號角里,鄉村既保留了古老的鄉愁,又煥發出勃勃生機?! ∧敲?,鄉村廚師們在今天扮演著什么角色呢?他們該如何與時俱進,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維系鄉村延續千年的民俗根脈? 讓我們走近鄉村廚師,或許能尋找到答案,從而窺見時代發展的一斑。
我們是農的傳人
鄉愁就是味覺記憶 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好轉,人們開始追求吃得好;當家家戶戶都不缺雞鴨魚肉的時候,人們又追求吃個“稀罕”?,F在,當海鮮等食材已經到處可見時,人們又開始追求那記憶中的味道,要吃出鄉愁的感覺?! 捌鋵嵾@是很正常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鄉愁其實就是味覺的記憶。”成都市鄉村廚師協會副會長周建偉說。 對此,鄉村廚師王勇深有體會。這幾年,他在鄉村里辦酒席時,經常聽到有人問:“你會不會辦九大碗?”問這話的,不僅有上了年紀的老人,更多的還是“90后”。這讓“80后”的王勇很好奇?! 捌鋵崳婚_始我也不懂什么是九大碗。”王勇說。當聽到他的回答后,年紀大的老人臉上流露出了失望的神情,而年輕人的臉上則有點不解。這讓王勇很受傷,決心要學會九大碗的做法,滿足鄉親們的愿望。 王勇的想法得到了成都市鄉村廚師協會的支持。很快,關于成都平原傳統九大碗的歷史淵源就被梳理了出來:九大碗,在四川個別地方又叫九個碗。它始于清朝中葉,源于湖廣省麻城縣孝感鄉的九碗菜待客席面,在四川廣大農村經過三百多年的不斷發展與變遷,逐漸形成固定菜點的今之九大碗格局。九大碗不僅是村民舉辦大事宴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宴飲載體,更是鄉民風俗的集中體現。在傳統的鄉村生活中,九大碗具有舉足輕重的社會作用,既是村民聯絡感情、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徑,更是和睦鄰里的社交盛筵?! ∞k好九大碗,就能為四川人留住鄉愁的味道,也能在無形之中,傳承和延續那千年的民俗文化?! 〕啥际朽l村廚師協會很快推出了“傳承九大碗文化,促進鄉廚行業持續繁榮發展”的倡議,并得到了廣大鄉廚的熱烈響應。九大碗明星鄉廚、溫江廚師馮濤帶領自己的團隊,還在溫江區舉辦了一場傳統九大碗宴席,以傳統的三蒸九扣的記憶,讓與會的鄉親們吃到了久違的鄉愁味道。
新農村的新口味 如果說昨天的鄉村對于鄉廚的要求僅僅滿足于基本的豬、魚、雞等葷菜,那么,在當下的鄉村,人們的口味與體驗已在不知不覺之間發生了變化?! 熬统啥贾苓叾裕业母杏X是,現在大家一是要求吃得好、吃得新鮮、吃得健康;二是要吃出鄉愁的味道?!敝芙▊フf。 的確是這樣。近年來,成都市鄉村廚師協會會長付德彬在從事鄉宴食材配送時發現,以前殺一頭豬就能基本滿足鄉親們了,燉個豬蹄、燒個紅燒肉、熬個回鍋肉,然后再配上豬肺、豬肚、肥腸等,辦事人家的臉上就收獲了滿滿的笑容。后來,豬肉須得配上雞、鴨、魚,才能讓鄉親們吃得滿意了。這幾年,甲魚、鱔魚都已經算不上好席面了,講究一點的人家辦事,開口就要三文魚、鮑魚、扇貝、龍蝦、大閘蟹等,同時,有的人家還要求增加竹蓀、杏鮑菇等山珍。時代的發展,讓今天的鄉村對食材的需求也變得多元化起來,在山珍海味之外,人們也講究食材的合理搭配,餐前水果里,要求有來自新疆的哈密瓜、安寧河谷的小番茄等,甚至,蕨菜等山里所產的野菜也走上了鄉村的席桌。 為了充分滿足鄉親們的需求,成都市鄉村廚師協會積極行動起來,他們通過通暢發達的物流,保證了各類食材的新鮮和品質。 “這充分說明了這些年來鄉村的發展變化。對于我們許多鄉村廚師來講,可以說親眼目睹和親身感受著中國農村的昨天和今天?!备兜卤蚋锌卣f:“農村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成都的鄉村廚師要想適應這個時代,除了傳統的川菜技藝,還必須學會海鮮做法。再過一段時間啊,說不定還得去學粵菜、湘菜的做法,為啥呢?因為現在大家的眼界都打開了,口味也相應在變化噻?!?/p>
為鄉村留住民俗根脈
朝陽初升的清晨,夕陽如火的黃昏,成都的鄉村廚師們走村入戶,煎炸蒸炒,烹飪出了新時代成都鄉村那日益紅火、有滋有味的精彩生活,為鄉村振興唱響了一曲別具情趣的新時代“鍋碗瓢盆交響曲”。 動人的“交響曲”后面,凝聚著成都市鄉村廚師協會對鄉村群宴進行智慧監管的大量心血。一直以來,鄉村群宴就是農村食品安全的重點、難點。近年來,成都農村群宴在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等政策導向的指引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由于多種原因,保證鄉村群宴的食品安全仍然須臾不能掉以輕心?! 〗Y合成都平原民俗實際,成都市鄉村廚師協會一方面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鄉廚行業從業人員實行統一管理和培訓,對廚具、菜品實行統一配送和監管,重點加強現場監督,杜絕一切食品安全隱患。另外一方面,他們聯合高校,以科技創新的方式,開發出了“智慧監管”平臺。走進成都市鄉村廚師協會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安裝在一面墻壁上的電子大屏幕。每天,整個成都二十多個區(市)縣所舉辦的鄉村群宴都以醒目的標志顯示在屏幕上,用手輕輕一點,舉辦群宴的廚師姓名、上崗資格、食材配送、群宴規模都一一清晰地顯示出來。大數據時代,這樣的“智慧監管”,讓鄉宴這一古老的行業在新的時代得到了良性發展?! 〗裉?,當你走進成都鄉村,處處都能看見這樣的熱鬧景象:在灰瓦白墻、飛檐翹角的川西民居前,鄉親們團團圍坐,為小孩滿月、新房上梁、新人結婚、老人壽誕等進行慶祝。在千家萬戶的歡聲笑語中,在鄉親們吃得健康、吃得舒心的同時,成都的鄉廚隊伍也在不斷發展壯大。鄉村廚師以其特有的職業特點,通過他們的廚藝,為我們的鄉村留住了文化與民俗的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