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3 10:30:32
4月6日,樂至縣農民使用農機進行播種。 劉嘉儀 攝
4月5日晚間,資陽迎來一場陣雨,四川麥吉客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喻維坐不住了。次日一早,他便帶著農業工人,一頭扎進田間忙起玉米播種。 淅淅瀝瀝的春雨,敲響了催促春耕的鼓點。在資陽鄉間,忙碌勞作的農戶與穿梭往來的農機,編織成一幅搶抓農時的春耕畫卷。 記者從資陽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4月8日,資陽已完成大春糧油播育338.3萬畝,占當地規劃糧油面積的70.3%。其中春玉米已播栽116.2萬畝,大豆播種14.7萬畝。唱響春耕備耕“進行曲”,資陽用上哪些“新招式”?搶抓農時 唱好“重頭戲”這場雨,喻維已經盼了好多天。4月5日下午,他還在朋友圈里貼出降雨短信通知的截圖,著急發問:“(這雨)還沒到,是不是走丟了?” 作為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的種糧大戶,喻維計劃今年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3000畝。眼下正是春玉米播種的季節,連續下幾天綿綿細雨,成為喻維最大的盼頭。 5日晚,雨點一落地,喻維就興奮地發出播種通知。次日早上7點,40多名農業工人就來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地里,打窩、施肥、播種、覆土。 這場春雨也讓安岳縣大平鎮玉石村的村民忙活起來。 “整個3月就零星下了幾場小雨,地都快干了。”玉石村村支書曾俊龍當天跑了幾次育秧田、玉米地,查看種子的生長情況,進行補種。“再過十多天就可以插秧了,一點兒也不能馬虎。” 搶抓農時備春耕是一年當中糧食生產的“重頭戲”。資陽各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全力抓好春耕生產管理,積極組織農戶培訓;水利部門做好水文監測預報和水資源調度管理,確保春灌用水;氣象部門則有針對性地抓好氣象預測預報,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穩中求增 用好“關鍵招”“今天的重點就是講如何增加產量。”4月6日上午,一場以大豆玉米套種為內容的現場培訓會在樂至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片開講。 春耕是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播種的關鍵時期,如果技術不到位,產量就會受到影響。“播種很關鍵。”樂至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黃崗蹲在玉米地里,一邊測量玉米行與大豆行的寬度,一邊講解規范種植的技術要領,“在進一步推廣大豆玉米套種技術的同時,我們還要爭取產量比去年有所提升。” 這場培訓會,是資陽推廣穩產高產農業技術的縮影。為夯實穩產增收基礎,今年春耕以來,資陽組織了1100名農業科技人員包鄉包村下沉一線,指導農戶因苗施策,做好夏糧分類管理,加強苗情、蟲情監測預警,落實防災減災關鍵技術。 品種選擇也是實現糧食增產的關鍵。3月中下旬,資陽市農業農村局發布了2023年度51個農業主導品種,其中,大豆品種有4種,玉米品種有5種。“這些都是能夠明顯提升單產的‘當家品種’。”資陽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計長遠介紹,今年計劃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29萬畝,帶動大豆擴種3.6萬畝,“力爭玉米平均單產增10公斤、大豆增5公斤。” 此外,“種糧補貼”也是關鍵一招。比如,為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樂至縣在每畝150元中央補助資金上,用活該縣鄉村振興資金、政府專項債等資金,將補助提高至400元,提高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做強支撐 營田“高標準”數十臺挖掘機、推土機平整土地,修建排灌渠、清除雜草,在安岳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過去零散的土地已逐漸變成“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的現代高標準農田。 安岳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與耕地質量保護股股長羅斌告訴記者,經過改造,這些農田將基本實現“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渠相連”的建設目標,“可以減少田間耕作成本,提高農業土地產出率。” 高標準農田,是春耕的重要基礎設施支撐。記者從資陽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當地將推進30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基本建成高標準農田,目前已建成230余萬畝,在建18萬畝,預計今年9月開工15.7萬畝。 此外,今年2月,資陽還在全省率先發布《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指南》地方標準,明確了當地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本原則、建設區域、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內容等。“目的是進一步規范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理,最大限度保障農田增產增收。”參與文件起草的資陽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科科長陳星宇表示。 良田是基礎,良機是手段。為提升農機通行率,當地一方面推進農機購置補貼,另一方面組織召開農業機械裝備推廣會。 如今,在資陽的農田里,一個個“老把式”受益于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購置了各式農業機械,給大春生產增添“科技范”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產量。“去年我們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了2.82個百分點,今年還將進一步提升。”資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科工作人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