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14:50:03
央廣網西安11月17日消息(見習記者侯凱奇)在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西安市鄠邑區堅持文藝賦能、人才引領、產業強基,以“詩畫”手法打造美麗鄉村,推動“詩畫鄠邑 品質新區”建設走深走實。
關中忙罷藝術節已成為鄠邑區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IP。今年5月23日,“第四屆關中忙罷藝術節”在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啟幕,這場從夏初持續到10月,涵蓋3大板塊、9大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以不同時節的自然風光,展示著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嶄新鄠邑。
蔡家坡村的特色雕塑(央廣網發 高天遙 攝)
據鄠邑區鄉村振興局局長花培祥介紹,近年來,鄠邑區統籌山水城鄉,構建“南山北水、東工西旅”發展格局,加快建設“詩畫鄠邑、品質新區”。包括蔡家坡村在內的石井街道,是鄠邑區“詩畫鄠邑、品質新區”發展中的示范片區。為發揮“詩畫鄠邑、文藝石井”示范效應,鄠邑區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栗元坡村、下莊村、栗峪口村等4個行政村引進中央美院、清華美院、西安美院、廣州美院等院校的專家教授擔任藝術村長,促進以藝術“點亮”鄉村建設。
“藝術村長們以專業的藝術審美,為鄉村基礎設施改造等各項工作提供藝術指導,并通過帶動舉辦鄉村藝術活動等,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改變群眾生活習慣,讓群眾思想上受到啟發、審美上接受熏陶。”花培祥說,“在藝術村長引領下,石井街道建成了雕塑館、美術館、石井藝術中心、終南劇場等,吸引了40多名新銳藝術家及青年創業者到街道開展各項藝術創作、表演及創業,切實促進鄉村旅游、帶動群眾增收。”
終南劇場舉行終南詩賦名家朗誦晚會(央廣網發 鄠邑區供圖)
在石井街道示范片區助推下,2022年以來,鄠邑全區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86.25萬人次,鄉村旅游收入達7.79億元。
今年以來,鄠邑區還成立青年“鄉創客”聯盟,20余名農業農村領域優秀創業青年人才成為“鄉創客”成員。青年“鄉創客”聯盟理事長陳傳峰,是中國農業大學博士、西安市“英才計劃”入選人才。5年來,他在鄠邑區韓村發展電商,讓“戶縣農民畫”擁抱新產業形態,讓特色農產品搭上“東韓有禮”“鄠邑有禮”品牌“翅膀”,從鄉村走向全國。
據花培祥介紹,鄠邑區還引進英國諾丁漢大學留學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城市規劃博士王繪婷,在石井街道栗峪口村發展鄉村會客廳,打造“土錘”咖啡館。該咖啡館雖身處秦嶺北麓,卻成為周邊城市居民爭相“打卡”的網紅地,為鄠邑區引來十余萬人的客流。
在成立“鄉創客”聯盟基礎上,鄠邑區還計劃設立青年“鄉創客”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設立青年鄉創基金,帶動培育一批“鄉創客”力量茁壯成長,推動“鄉創客”隊伍持續壯大,構建起多層次的“鄉創客”生態體系。在引進優秀人才的同時,鄠邑區就地取“才”,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本土人才支撐。目前,鄠邑區已引入、培育一大批“新農人”,組建起一支懂農業、愛農村、利農民的“頭雁”隊伍。
西安鄠邑區首屆青年“鄉創客”故事分享沙龍活動舉辦(央廣網發 鄠邑區供圖)
此外,鄠邑區建立專家智庫,組建農業技術、農村經濟管理等領域的100余名專家組成服務團,引導人才資源向鄉村流動,擴充農村人才隊伍。
在推動“詩畫鄠邑 品質新區”建設中,西安鄠邑區也在著重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鄠邑區是葡萄的優質產區。多年來,“戶縣葡萄”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目前,鄠邑區創建了1個省級、7個市級葡萄類現代農業園區,百畝以上標準化葡萄種植示范園已達50個,形成了以“戶太八號”為主,陽光玫瑰、甜蜜藍寶石、醉金香等20多個品種搭配種植的品種布局,并開發出了葡萄酒等產品,延伸了葡萄產業發展鏈條。2022年“戶縣葡萄”品牌價值評估為14.57億元,“戶縣葡萄”已成為鄠邑區對外交流的一張紫色名片。
鄠邑區地理標志優勢農產品“戶太八號”葡萄(央廣網發 西安鄠邑區供圖)
“今年,鄠邑區全區種植葡萄6.6萬畝,產值預計在12億左右,種植戶人均增收約1萬多元。”花培祥說。
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推動“詩畫鄠邑、品質新區”建設,離不開對脫貧攻堅成果的持續鞏固。為此,鄠邑區嚴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建立起以網格員隊伍等為重要組成的防返貧“情報網”。“我們用網格化、信息化的方式,堅持自上而下開展排查,同時每年組織兩次全區規模的集中排查,確保及時發現并消除返貧風險隱患。”花培祥說,“在此基礎上,我們圍繞住房、教育、醫療、兜底保障等方面發力,確保全區‘兩不愁三保障’穩定達標并持續提升。”
“今后,我們將持續圍繞‘詩畫鄠邑、品質新區’,統籌推進五大振興,繼續以文藝賦能鄉村振興為抓手,堅持生態底色,喚醒優秀的鄉土傳統文化,把鄉村打造成城市的精神家園,讓美麗鄉村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群眾更加富足,打造出鄉村振興‘鄠邑樣板’。”花培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