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10:08:04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了未來幾年從國家層面遏制微生物耐藥工作的8項任務,其中涉及動物源微生物耐藥工作的就有7項。
為何動物源微生物耐藥工作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從宏觀層面看,人類、動物、微生物都生長生活于生物圈這個大環境中,各自之間互相聯系、密不可分。人類、動物和環境三者中的微生物環境是一體循環的,由此,動物環節使用的藥物有可能經過生物鏈進入人體而作用于人源細菌,增加人源細菌耐藥性,從而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從微觀層面看,若對畜禽等動物長期持續使用同一種抗菌藥,會增加動物源致病菌的耐藥性。長此以往,原本有效的藥物變得無效,動物健康將得不到有效保障,生產的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的品質、質量將受到巨大影響。由此可見,動物用藥安全不容小覷。
2018年4月,農業農村部啟動了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通過養殖防病、精確診療精準用藥、探索開發替抗產品等方式手段,有效降低了畜禽養殖階段的獸用抗菌藥使用。但從我國畜禽養殖規模量大和散戶與規模養殖并存的現狀來看,“減抗行動”等關注動物用藥安全的工作仍需加大力度持續推進。
要重視動物用藥安全,首先要強化獸用抗微生物藥物監督管理,規范獸用抗微生物藥物使用。其次要對獸醫和養殖從業人員加強宣傳培訓,提升他們對動物疫病防控、抗微生物藥物合理應用的業務能力和診療水平。同時,還要做到精準用藥,避免盲目用藥造成的藥物浪費和環境污染。動物用藥關系動物健康乃至人類健康,一定不可憑經驗盲目用藥,也不可粗心大意任疫病發展,要及時關注動物日常狀態,保障動物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