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15:52:02
秋日陜北的清晨,淡淡的薄霧籠罩著山頭,山峁上一棵棵蘋果樹碩果盈枝,晶瑩剔透的露珠悄然“爬上”枝頭,空氣中彌漫著蘋果獨有的香甜。在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的一片蘋果園里,放眼望去,最搶眼的還是那些擠攘在枝頭且“紅得發紫”的延安山地蘋果。
回想起幾天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們村的情景,南溝村駐村干部張光紅激動不已。
“今年南溝村每畝產量約3000斤,每斤賣3.3元,這樣下來1畝地一年收入近萬元。”望著一筐筐剛采摘下來的紅蘋果,張光紅一個勁地向記者分享著內心的激動與甜蜜。
然而,這份“甜頭”不是平白無故掉下來的。為壯大果品品質,當地蘋果種植自2016年以來就在種植模式上進行了一系列科學改良,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一套來自楊凌的山地果園覆蓋油菜還田技術。
2016年,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建利帶領團隊王春麗博士、王周禮高級農藝師、張智助理研究員,針對黃土高原果園土壤蓄水保墑抗蝕效果差、有機質含量低等突出問題,通過抗旱、抗寒、生物量品比、播期、播種方式等試驗,篩選出適宜陜北果園種植的3個強冬性品種,并在南溝村以及黃土高原溝壑丘陵區形成了一套山地果園覆蓋油菜還田技術。
楊建利介紹,以油菜為紐帶的“草-旅-畜-沼-果”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果樹行間間作綠肥油菜不僅有利于果樹的生長發育、產量增加和品質的提升,而且還可以促進農旅結合。
7年來,該團隊見證了南溝村蘋果產業的嬗變。使得以前的南溝村由三難(出行難、娶媳婦難、干事難),搖身發展成環境優美、產業興旺、農旅融合的知名“打卡地”。
“南溝蘋果通過這一模式,使蘋果品質更好了,農民的收入更高了。”張光紅說,2022年南溝村實現了油菜花海觀光旅游收入800多萬元,油菜花后做湖羊的飼草,湖羊的糞便發酵后作為蘋果的優質有機肥,不僅延伸了產業鏈,提高了果園生產效益,還可實現多產業融合。今年預計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2萬元。
楊建利說,果園套種油菜是一項先進、實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技術,環境效益好,經濟效益高,是引領生態農業發展,促進休閑觀光旅游的新典范。截至2022年,在安塞區山地果園累計推廣面積20.23萬畝,累計增加經濟效益13098.93萬元。
眼下,南溝村蘋果園里忙碌的果農,采摘的動作中帶著豐收的喜悅;一旁的房屋內,負責將蘋果篩選、擦拭、裝箱的婦女們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們無不感受著“科技種果”的甜頭。
“習近平總書記囑咐一定要把蘋果產業發展得更好。”張光紅說,作為一名駐村干部,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繼續向前,努力做大做強南溝蘋果產業,讓更多的老百姓在這條產業鏈上增收致富。
全媒體記者 楊耀軍 耿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