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7 17:23:10
開欄語:農業裝備的智能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為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進一步提升農業智能裝備產業鏈創新鏈發展水平,總結探討智慧農業與智能裝備的發展現狀與未來機遇。即日起,由楊凌工業園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主辦、楊凌農業智能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協辦,聯合推出《智慧農機新視野》專欄,精彩呈現國內有關院士、專家、學者真知灼見,甄選農業智能裝備優質企業,從不同視角對智能裝備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分享和交流,為智能農業裝備開啟新的“打開方式”。
Δ河北北特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景
本來今年秋季潘昭有一個美好的計劃:到中國農科城——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農業專家交流學習,也讓更多的人熟知自己研發的藥材收獲機。因疫情原因,他的這一計劃并沒有實現,但也絲毫不影響他開發西北銷售市場的熱情。
Δ蒼術專用收獲機
潘昭是河北北特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在電話那頭,他經常關注著藥材機械市場的行情。全國各地中藥材種植種類特別是根莖類藥材,他都了如指掌,根據藥材生長的規律和特點,他潛心鉆研和改進著藥材收獲設備。
“這是蒼術專用收獲機,以前收獲蒼術都是用振動篩篩兩遍甚至三遍,效率低,費用高,咱們用鏈式收獲機加裝有破碎刀具,在行業內獨家裝配,使蒼術收獲變得簡單高效,一次性收獲,大大節省人機工作時間。”潘昭專業地介紹著他研發的一款機械設備。
Δ晃動篩式收獲機,具有震動力小,漏土效果好,分離干凈,結構簡單,故障率低,造價低廉等優勢
看似普通的藥材收獲機械設備,對適用的藥材品種種植來說往往是一次“蝶變”,因為帶來的作業效率往往是傳統手工作業的幾十倍,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
這幾年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呈增加的趨勢,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的初步匯總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約為8822萬畝。因此,中藥材的規模化、規范化和全程機械化種植顯得尤為重要。
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種植的道地藥材如黃芪、黃芩、黨參、苦參、柴胡等,收獲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種植戶。
“原來采收黨參,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挖0.3畝,工錢200多元,我發明的藥材收獲機,一天工作10小時就能收30畝,是人工效率的100倍。”潘昭介紹說,“其中晃動篩式收獲機,震動力小,漏土效果好,分離干凈,故障率低,在新疆等地成功試驗,受到當地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歡迎。”
生長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的潘昭,癡迷于機械的設計研發。2004年他畢業于河北軟件學院機電設備運行與管理專業,從此與機械制造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的家鄉與藥都安國市只有咫尺之遙,那里藥材種植面積多,他看到藥材種植戶使用的機械,大都是從外地買來的,使用時故障頻發。
一次,有一位藥材種植戶在收獲紅材時遇到了機械故障,于是請求潘昭幫助維修藥材收獲機。他憑著對機械電子知識的熟悉,很快便修好了出現故障的設備,但由于設計的不足,還遠遠達不到理想的收獲效果。
“還要排隊從外地購買,不然搶不到。”這位村民介紹說。
聽到這里,潘昭心里萌發了研發中藥材收獲機械的念頭。
他先后走訪了安國市及周邊的藥材種植戶,了解了藥材種植戶的需求,同時一邊進行設計圖紙一邊生產零部件,前后約一個月時間,一臺藥材收獲樣機就生產好了。
“第一臺樣機在地里進行試驗時,玉米秸稈茬子都能刨出來,性能比其他機械要好多了!”潘昭接受采訪時自豪地說。
Δ潘昭在研發設計中
雖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在進一步的研發中,還是有很多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同一藥材種植,地域的不同,土質的不同,就對機械的性能有著不同的要求。
潘昭說:“舉個簡單的例子,根據土質和藥材大小,篩選藥材的網眼設計成四五種,但是成本還是很高。在綜合考量了藥材種類、種植規模、市場前景等多重因素后,他不斷試錯、調整、改進,給機器增加了一層網眼,這一改就是三年。如今,他出廠的所有機械,用統一的網眼就能搞定。”
Δ潘昭在生產現場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9月,潘昭發明的高效液壓動力麻山藥收獲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是他收獲的人生第一個專利。后來,他先后申請了收獲麻山藥用的挖掘機、中藥材挖掘收獲機等12項專利。其中有2項為國家發明專利,11項為實用新型專利,在全國已出售中藥材收獲機1500多臺。
Δ北特藥材機械在生產作業現場
在潘昭看來,藝無止境。在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的道路上,他心里還懷著更加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就是到農業大學再去深造學習,回到工作崗位上能研發出更優質的藥材機械。
全媒體記者 胡潤田 張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