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08:58:15
近日,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李名友、桂朗團隊關于魚類精原干細胞系體外誘導精子發生研究取得進展。研究表明,體外長期穩定培養的馬口魚精原干細胞系可被魚類性腺體細胞誘導生成精子。 從一個個又小又圓的馬口魚精原干細胞,到在實驗皿內能夠發育出鞭毛自由擺動的精子,經濟魚類生殖干細胞在培養基中完成了發育成精子的神奇之旅,這種嘗試屬于全球首次。 精原干細胞通過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產生精子,將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從而保證物種的延續。大量的研究表明,體外重塑精子發生微環境,可誘導精原干細胞系分化產生精子。在魚類研究中,如何從體外獲得精原干細胞系,并長期培養該細胞系,是關鍵性的技術難題。 全球的研究機構都在探索如何獲得長期穩定培養的精原干細胞系。李名友、桂朗團隊在前輩的研究成果上,將模式魚干細胞培養技術應用于馬口魚及刀鱭中,在全球首次建立體外長期培養的馬口魚精原干細胞系。 “我們的馬口魚精原干細胞系在體外存活了2年多,就時間來看,可謂是全球第一。”李名友說,“而且它的生長非常穩定,具有典型的精原干細胞基因表達模式。由此,我們建立了體外長期培養并產生精子的馬口魚精原干細胞系,以及能誘導其他魚類精原干細胞系產生精子的長江刀鱭性腺體細胞系。” 此次研究突破了無法長期培養養殖魚類精原干細胞系的問題,通過體內外的多角度誘導和移植研究,使精原干細胞系體外形成了精子。這為對精原干細胞系的進一步研究和認識提供了基礎,也為保護魚類瀕危物種、優化具有重要經濟價值魚類育種的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