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 16:15:47
新華社石家莊9月28日電題:河北海興:依托鹽堿灘涂走上鄉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駱學峰
金秋時節,在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小山鄉東侯村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捕蝦工人馬秀云熟練地駕駛小船收起蝦籠,一批又一批蝦被撈上岸分揀打包。
在海興縣東侯村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捕蝦工人馬秀云在收蝦籠。新華社記者駱學峰 攝
“我從村集體承包了4000畝水面搞對蝦養殖,今年收成還不錯。”東侯村黨支部委員王本倉介紹說,村集體有3副鹽場和1.7萬畝養殖水面,以競價形式進行公開招標對外承包,承包費給全體村民分紅,村里1900多人每年人均分紅5000元左右,村里大部分人還參與或入股了水產養殖和鹽業生產,小日子過得都不錯。
海興縣地處渤海之濱,土地鹽堿化嚴重,種植效益差,曾有“苦海沿邊、洼大村稀”之稱,當地人吃夠了鹽堿灘涂的苦。
近年來,當地依托鹽堿灘涂搞起了水產養殖,擴大了鹽業生產,“鹽汪子”成了村邊最常見的風景。
捕蝦工人在海興縣小山鄉一家養殖池內收起捕蝦網。(受訪者供圖)
“目前全縣水產養殖總面積近8萬畝,主要養殖南美白對蝦、梭子蟹等,年產量0.52萬噸,產值2.15億元,從業人員1.52萬人。”海興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董海甫介紹說,下一步當地將從優化水產養殖模式、引進新品種、延伸產業鏈等方面開拓創新,提高水產養殖和鹽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行情挺好,蝦的價格高,收益還不錯。”在海興縣小山鄉蔡莊子村郭家洼,養殖戶李榮軍正忙著打撈發貨。
“我們村是典型的水產養殖村,有12副鹽場和2萬畝養殖水面對外承包,村里1400多口人都是股東,承包費旱澇保收,人均分紅七八千元,還不算其他收入。”蔡莊子村黨支部委員姜風春說,村民基本不用外出打工,在村里就能就業。
蔡莊子村建有孵化池和育苗場,每年收完蝦,就開始向外塘引海水,提前處理水質,殺死多余藻類。海水經過在咸水灘涂一夏天的晾曬,引進到結晶池的水含鹽度比直接引進海水高,縮短了結晶時間,海水得到了更好的利用。蔡莊子村原鹽年產量4萬噸,今年鹽的價格比較好,一噸能賣到300多元。
工人在海興縣小山鄉常莊子村常家四號灘鹽場工作。(受訪者供圖)
鹽業是海興縣傳統產業,鹽田總面積1萬余公頃。日前,鹽田進入秋鹽收獲期,工人們趁晴好天氣,抓緊開展扒秋鹽工作。
“我們進一步提高鹵水濃度,保障鹵水足量供應,確保原鹽增產提質,預計今年原鹽產量3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產10%左右,又是一個豐收年。”海興縣鹽業管理中心副主任趙武昌說。
黃昏時分,工人還在“鹽汪子”忙碌著,夕陽照射在鹽堿灘涂上,一片金黃,形成了一幅美麗的豐收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