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2 11:23:28
“我們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四系雜交水稻培育上取得成功,不僅制種產量增加,而且制種成本下降,解決了長期困擾我省水稻育種的難題。”安徽省省農科院水稻所研究員王德正對記者說,近日他們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的試驗田里經過現場測定,四系雜交水稻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即將在不久的將來推廣到全省各地。
Δ微信資料圖
雜交水稻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而一提到它,人們就會想到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袁隆平。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發就不斷取得成功。根據雜交優勢理論,農業上很早就開發了雜交玉米、雜交高粱,但雜交水稻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起步較晚。這是因為,與玉米異花授粉不同,水稻是自花授粉,即雌雄同花,由同一朵花內的花粉傳粉受精繁殖后代。因此,水稻雜交難度大,要想成功,就要先育出只有“單一性功能”的水稻。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雜交水稻在我國推廣面積越來越大。
王德正說,雜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為遺傳工具,但是,無論是三系還是兩系都存在著一些缺陷或不足,三系遺傳背景單一,一些母本在高溫狀態下會自交結實,影響種子純度。兩系不育系育性易受低溫影響,在夏季雜交種子生產中往往出現“打擺子”現象,導致制種失敗或生產出的是低純度種子,會大大降低水稻的產量。
什么叫四系雜交?王德正向記者解釋,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稻種,就是雜交水稻。所謂四系雜交稻育種,就是通過四系配套,就是利用各個品種優勢的水稻新品種。四系配套是利用溫敏核不育和反溫敏核不育近等基因系雜交,產生永久溫敏核不育系,再用永久溫敏核不育系與恢復系雜交生產出雜交稻種子,從而用于大田種植。
從2003年開始,省農科院水稻所的科研團隊就從事“四系雜交水稻技術” 的研究,目前經過長時間的試驗,這一技術能解決細胞質單一的遺傳問題,在降低生產風險的前提下,促進雜交水稻產業發展。由于四系配組自由,可以提高強優勢組合選育效率。有利于提高制種產量,降低雜交種子成本。“一般兩系或者三系制種成本每斤都在10元左右,我們的技術能讓成本減少到8元。”據王德正介紹,不僅成本下降,制種產量也從每畝300多斤增加到500斤左右,為制種企業或者農戶增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