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1 16:50:55
農業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計劃,中國正分區建設示范區,來引領全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系列報道《新時代的中國》,今天我們前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試點地區——江蘇宜興,去看那里的農業現代化革新。
宋昌昊是開著車來到他的水稻田里干活的,從車里下來的時候,我們沒有料到這片水稻田的主人是一位滿臉書生氣的小伙。他從后備廂里搬下無人機,這是他的農具,調配好農藥倒入水桶,安裝上電池,無人機起飛。然后,他看著就行。稻田的地圖數據已經提前輸入,無人機會按照地圖自動飛行噴灑。
坐在稻田邊的咖啡館片刻,無人機完成了300畝稻田的農藥噴灑。
三年前,大學畢業的宋昌昊成為楊巷的新農民,問起他怎么知道何時該灑藥的,小宋帶我們去看田里的害蟲探測器。
這個害蟲探測器其實是“農業物聯網”的一員,田間還有小氣候儀、農機監測儀,它們將蟲情、溫度、濕度、日照、農機定位發送到信息平臺。小宋就是按照這個平臺的信息來實施今天的工作的,這些用手機就能查看。
今年夏天,中國多地出現干旱,宜興經歷了歷史最高氣溫,連續兩個月沒有下雨。不過,這里的水稻生長沒有受到影響。
深埋在稻田下的水管保障著稻田的供水,它的出水量由稻田邊的智能系統控制,何時出水的指令來源于物聯網平臺,這就達成了根據氣候給水的自動化。土層下的水管比傳統漫灌更精準,大大節省了用水量。干旱被精準解決,這樣高溫反而使水稻長勢喜人,不出意外會在十月迎來豐收。
有了無人機和自動給水系統的協助,我們陪著小宋一天就照料完了300畝農田,而且多數時間我倆都是坐在稻田旁的咖啡館看著而已。
事實上,這里的水稻種植從育秧、田間管理、收割到稻谷的儲存,再到成品米的生產,全過程體現著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力的節省,更重要的是讓這塊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全國平均數三分之一的土地,不但養活了當地密集的人口,還向外出售高品質的大米。
我們來到小宋背后的農業服務社。水稻的育秧在控溫控濕的暗化室內完成,煉苗是在硬質地上用微噴灌技術完成的,水稻的種植用自動插秧機完成,插秧的效率從每人每天1畝地到現在一臺機器每天50畝地。
曹國群說,施肥量和插秧的質量把控,機器比人更加標準化。
水稻收割也是全自動農機完成,農機在田間收割時在哪兒、做什么、合格與否在掌上就能監控。
我們來到高達16米的谷倉,走近稻谷,聞到的是新鮮稻谷的香氣。這是一個低溫、充氮、恒濕、透氣的環境,稻谷營養價值和口感香氣都能保鮮下來。
通過品種選育和適度碾磨技術,米廠還能生產出針對糖尿病患者的高端大米。這些高科技農業企業得到當地政府支持,先進農機購買有補貼,享受農產品自產自銷免稅政策和留抵退稅政策,大力減輕農業的稅務負擔。
田間安裝殺蟲燈,種植香根草吸引大螟蟲,建立生態島用浮游生物來凈化農田廢水,水稻田上修筑景觀長廊,能夠看到現代化農機造出的稻田景觀,旁邊一家俯瞰稻田的咖啡館馬上營業。新農民小宋享受著農業全過程現代化帶來的便利,收入也在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