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10:33:11
近年來,黃龍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推動生態農業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的核心動力,以創建省級家庭農場示范縣為重要抓手,踐行全省提出的“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標準,通過大戶引領、示范帶動的途徑,最大限度釋放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截至目前,黃龍縣累計培育發展家庭農場896家,經營土地總面積7.85萬畝,其中99.35%的家庭農場從事種養業,種植業家庭農場平均經營規模為306.23畝,家庭農場戶均年收入16萬元。這些家庭農場較好地發揮了服務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的功能作用,成為引領小農戶參與市場競爭的骨干力量。
完善組織 做到“三個到位”
黃龍縣接到家庭農場省級示范縣創建的文件后,立即行動起來,成立機構、完善組織,做到了“組織領導、工作安排、資金保障”三到位。
決事如流,應物如響。黃龍縣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省級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領導小組,建立了“政府負總責,部門分工負責”的責任機制,形成了各責任單位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緊密配合的工作格局,為推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因地制宜,謀局布篇。黃龍縣將家庭農場發展納入《黃龍縣生態農業后整理實施方案》《黃龍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獎補辦法》等產業發展規劃,印發了《黃龍縣省級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實施方案》《黃龍縣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細則》,進一步規范管理秩序,推動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
資金保障,夯實根基。黃龍縣創新財政支持方式,采取以獎代補和貼息方式支持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因地制宜探索開展家庭農場綜合保險試點,新發展政策性保險落戶家庭農場面積6000畝;以省農業農村廳與郵儲銀行、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指導,全面摸清資金需求,集中推送給金融機構,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利率和期限,拓寬抵質押物范圍,有效解決了貸款難題。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向家庭農場發放貸款260萬元。
強化基礎 構筑“三大體系”
提綱挈領,優化產業結構體系。黃龍縣委、縣政府根據各鄉鎮自然稟賦、交通區位、人口構成及產業基礎,差異化劃定圪臺、崾崄、三岔、界頭廟四個鄉鎮為農業產業帶,以生態農業為依托,通過村級組織協調、農戶協商相結合的辦法,加快培育高中級職業農民、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注冊成立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農業,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截至目前,全縣土地流轉11.49萬畝,規范提升縣級示范農場207家,創建市級示范家庭農場49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37家。
突出特色,建強專業人才體系。黃龍縣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全程培育”的原則,扎實開展素質能力提升行動,將省級示范、市級示范家庭農場進行綜合拔高,以家庭農場經營者、致富帶頭人、經營大戶為重點,制定年度計劃,常態化分層次組織開展培訓,把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切實提高群眾科技水平、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群眾增收致富。該縣累計開展農村實用人才技術培訓212場11423人(次),培育農村“土專家”358人。
緊盯未來,完善農產品監管體系。黃龍縣以推進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和追溯平臺為抓手,不斷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優化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將農產品生產企業、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列入范圍,與智慧農業物聯網追溯平臺相結合,實現“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追溯二維碼憑證”雙證合一。兩年來,該縣開具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18360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26.5噸。
突出重點 做實“三項工作”
創新管理方式,強化示范引領。黃龍縣制定出臺了《黃龍縣家庭農場名錄庫管理辦法》,健全完善家庭農場認定標準,以納入名錄系統管理的家庭農場為抓手,通過打基礎、抓提升、保質量,積極開展省、市、縣示范家庭農場“三級聯創”活動,依托當地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機一體、產業融合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制度,引導家庭農場發展電子商務,探索開展會員制銷售模式,持續創新拓展營銷渠道。同時,積極開展家庭農場隨手記軟件普及應用。截至目前,全縣應用隨手記軟件家庭農場已達85%以上。
推進合作經營,實施社會化服務。黃龍縣推行“戶變場、場入社、社聯合”的發展模式,引導家庭農場領辦或者加入農民合作社,開展統一生產經營。支持家庭農場與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聯合開展生產服務,創新訂單帶動、利潤返還、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機制,新組建家庭農場聯盟2家。緊抓省級社會化服務示范縣創建機遇,以家庭農場為引領,聚焦服務小農戶,有效整合農機、農技等資源,積極推進糧油生產為主的耕、種、防、收四個環節社會化托管服務,覆蓋群眾1949戶6.56萬畝,有效推動了農業生產機械化、集約化、專業化程度。
堅持提質增效,促進轉型發展。黃龍縣按照“突出特色、適度規模、創新驅動”的思路,努力提高家庭農場產業化水平,促進特色產業基地連片擴面。針對福豐、植雅等一批糧食生產為主的家庭農場,組織開展“訂單農業”和“外貿農業”,鼓勵家庭農場建設冷藏、冷鏈設施設備和初加工車間,加快推進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進程。今年以來,全縣家庭農場糧食種植面積達4.36萬畝,實現產量4.6萬噸;蘋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1.9萬噸;核桃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0.7萬噸;肉牛養殖0.42萬頭,水產養殖216畝。
著力保障 強化“三項措施”
加強品牌農業培育,扎實推進品牌強農。品牌建設貫穿農業全產業鏈,是助推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和持久動力。黃龍縣以積極培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目標,制定出臺了《黃龍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獎補辦法》,通過推進農產品品牌創建,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名特優新農產品,有力推動了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的“兩品一標”認證積極性。2021年,全縣完成有機農產品認證蘋果4個、核桃3個,名特優農產品申報3個。截至目前,農產品認證11個,其中地理標識保護產品2個、有機農產品9個。
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黃龍縣堅持綠色生產理念,大力推廣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積極推行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配方施肥、高效低毒農藥使用,建立健全覆蓋農業產業全鏈條的技術標準體系。圍繞核桃、蘋果、蔬菜等重點產業,制定了農業標準化技術規程及宣傳冊,并及時發放到鄉村、基地,做到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栽培水平,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全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加快“互聯網+”發展,形成發展新動能。黃龍縣積極對接電商平臺,開展“農超對接”“年貨會”等活動,采取“電商+家庭農場+脫貧戶”的模式開展電商扶貧,引導電商企業點對點聯系脫貧戶,促進市場需求與貧困群眾產業發展無縫對接,打通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另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吳武剛 羅葉軍 張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