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6 10:17:19
近年來,云南省麗江市聚焦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推動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鄉村振興邁出了發展共贏、群眾共富的新路子。
保護發展并重 讓古村落“活”起來
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被稱為“雪山腳下第一村”,是納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行走在玉湖村,映入眼簾的是靜謐舒適的村莊、錯落有致的房舍、平整干凈的村道,處處皆是生態宜居的鄉村美景。昔日,玉湖村有著“看山愁、看水也愁”的說法,因海拔高,土地貧瘠,貧窮一直是困擾村民多年的難題。
玉湖村整潔的村道(7月6日攝)。新華網發(王文芬 攝)
近年來,玉湖村堅持環境整治與原生態景觀保護相結合,注重古宅古建、古樹名木的保護,注重鄉土文化傳承,營造鄉愁鄉韻,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先后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傳統村落等名單。
玉湖村新建的游客服務中心(資料圖)。新華網發(玉龍縣委宣傳部 供圖)
此外,玉湖村積極拓寬村民就業創業渠道,發展特色騎馬、雪山旅拍、雪山生態營地等產業,打造集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影視拍攝、研學教育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形成了文化環境保護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
玉湖村內的度假酒店(資料圖)。新華網發(玉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同時,玉湖村還引入鄉村旅游業態,目前已入駐多家嵌入式半山酒店以及精品民宿,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也帶動村民發展農家樂、民宿餐飲等庭院經濟。2021年,玉湖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2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6萬元。
村規民約“約”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建房有標準,高度有限制,按規劃建設,不占也不擴;房前與屋后,雜物不堆放,污水不亂倒……”在麗江市古城區束河街道中濟社區普濟一組,村規民約的內容以順口溜的形式在村民間廣為傳唱,“約”出了鄉風文明新氣象,也“約”出了村民的幸福新生活,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
普濟一組一隅(8月18日攝)。新華網發(李文詩 攝)
據普濟一組小組長和茂根介紹,原有村規民約多年未修改,內容跟不上發展實際,2021年,全村就群眾關心關注的環境衛生整治、房屋改擴建等問題,廣泛征求意見,重新完善修訂了村規民約。
村規民約像一個杠桿,撬動村莊環境美化工作。如今,普濟一組的村道得以擴建,曾被豬圈、污水侵占的花園、果園、菜園得以重現,村內的古樹也得到掛牌保護,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普濟一組一隅(8月18日攝)。新華網發(李文詩 攝)
此外,按照“一村多業、一戶一產業”的思路,普濟一組引導村民發展納西特色餐飲、觀星民宿等鄉村旅游產業,組建鄉村旅游服務隊,確保每戶村民都有致富路子。據介紹,目前,普濟一組居住環境盆景化、產業發展特色化、村莊建設品質化的格局已初見雛形,到2025年,這里將打造成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山水觀光、康養度假、攝影旅拍為一體的旅游生態新區。(完)(李寧 和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