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1 10:48:57
近年來,興化市在發展生態立體種養模式尋求新的路徑,不斷推出藕漁共作與稻漁共作,到2021年底,立體種養面積為5.5萬畝,其中以藕蝦共作的接近5萬畝,主要分布在我市西北鄉鎮千垛鎮、沙溝鎮,生態立體種養是實現“一田兩用”、“一水兩用”的共生模式,生態立體共作原理主要是充分利用種藕、種稻田塊或人工適度開挖的溝水體套養水產品(小龍蝦),藕田、稻田的水草、生物餌料可作為小龍蝦的天然餌料,既可以為藕田、稻田生態除草,又可以提供藕田、稻田的利用率,小龍蝦的排泄物還可為藕田、稻田增加了有機肥料,是當前生態循環農業經濟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推薦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最具活力、潛力和特色的朝陽產業之一。
藕田套養小龍蝦模式的主要優勢為:一是為一次性用工、一次性栽藕種(可連續收10年)、一次性放養龍蝦種(最宜可收2-3年),降低投入的風險;二是藕蝦共作如設計龍蝦產量不超過150斤/畝,平時種養殖基本不用工、也不打藥、不投餌,為自然養殖,可減少投資的風險;三是夏季在欣賞荷花美景的同時,可增加休閑垂釣小龍蝦的樂趣,為鄉村旅游提供一個亮點;四是秋冬季枯萎的荷葉及枯枝可以作為小龍蝦交配、隱藏的場所,龍蝦可不打洞或提早育苗或增加冬春季小龍蝦的市場供應量,此模式可避開小龍蝦稻田養殖、池塘養殖、蝦蟹混養的銷售高峰期。五是可帶動地方農民致富,每畝需專業采集工4人,按照采集工工資為250元/日,每畝可增加農民收入1000元左右,同時可帶動地方藕制品加工企業的運行,增加社會用工量。
藕田套養小龍蝦模式也存在一定問題劣勢:一是受藕的價格影響因素大,種養殖戶都放棄了采藕;二是正常情況下,小龍蝦的產量設計僅為100-150斤之間,由于受一度時間的小龍蝦價格的上漲,養殖戶人為加大放養量,且另行投餌,加上管理不到位,導致水質逐步惡化。三是受藕價的上漲趨勢,種植戶為了提高藕的產量,或可能使用一些農藥進行藕病防治,一不注意就會影響龍蝦的產量和食品安全。
近日,江蘇省小龍蝦首席專家陳煥根研究員專程到小龍蝦產業鏈推廣示范基地沙溝鎮藕蝦基地進行調研,聽取當地藕蝦養殖戶的介紹,并要求盡可能發揮優勢,把這生態種養模式發展好,為當地穩產保供,增加漁農民經濟效益,改善生態環境上做好示范引導,泰州市水產技術指導站站長費忠智研究員、小龍蝦產業鏈工作專班成員張鳳翔等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