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2 08:55:59
夏日的田野里,到處都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抬頭望去,植保無人機“飛舞”的畫面隨處可見。
“這是多光譜成像,可以精準成像?!焙邶埥〗椈斜绷謪^興和朝鮮族鄉勤勞村的稻田里,一架植保無人機掠過田面,正在對作物長勢進行分析作業。操作員顧嘉健告訴記者,這臺無人機配套多光譜成像系統,可以對地塊苗情進行掃描,根據作物長勢確定施肥方案,科學精準變量噴施葉面肥,達到增產增收效果。這里是北林區河夾信子水田種植核心區,一塊塊碧綠的稻地,在無人機的屏幕里被診斷,被精準實施田間管理,這是數字化農業直觀的展示。
在北林區,更大的“屏幕”是遠程監測系統。
在北林區盛昌種業有限公司的試驗田里,2000多份水稻品種材料在這里生長著,一套遠程監測系統全天候護佑著它們。公司農技師盧國臣說這套系統可以對水稻長勢、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風力、風向、降雨、二氧化碳濃度等進行適時監測,平臺獲取信息后會進行綜合分析,科學確定田間管理方案,大大提升了管理能效,實現了農業管理科學化、系統化、精準化。
走進北林區農業大數據中心,大屏幕上閃動著一張張精密的圖表和一串串詳實的數據,這里記錄著19個監測站的反饋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研判,可以全方位實時掌握全區作物的生長情況。平臺包含作物種植分類、長勢分析、地塊監測、耕地質量監測、災害監測、田長制、災情預警、產量預估、地力監測、農險定損理賠10個模塊,是集農業大數據、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農業產業數據科研服務等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
數字化監管是提升農業生產質效的有效途徑,北林區在科技園區及農業企業生產基地安裝遠程監測系統,為政策制定、指導生產、病蟲草害防控、防災減災等提供數據支撐,起到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實現防災減災,確保增產增收的效果。
?。〒逗邶埥請蟆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