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10:59:28
舉目仰望,百米葡萄長廊,郁郁蔥蔥,枝葉在微風中搖曳,為夏天描繪出一幅納涼美景。寬闊的鋼架大棚內,一串串葡萄散發著紫色的光澤,在青藤上整齊排列,彰顯著無限生機。農業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滿臉喜悅地享受著豐收的盛景……這是7月13日,記者來到西安市閻良區關山街道水寨村桑桑農莊里看到的喜人場景。
“強基”讓產業更具發展活力
“為了保證每一串葡萄都能最新鮮送達客戶手中,工人們每天早上5點多就進園采摘。這不,我剛給預定客戶送了150箱夏黑葡萄回來,一箱六斤多,目前銷售108元。”桑桑農莊負責產品配送的陳龍對記者說,像這種訂單配送每天都有,有時一天會配送五六百箱,都是禮盒包裝,送往精品水果店或企業。
據該農莊現場監理朱建強介紹,該園區2012年建成,核心園區占地500畝,帶動周邊農戶種植有1000余畝,主要種植夏黑葡萄,后來又相繼引進了陽光玫瑰、妮娜公主、藍寶石、秋天青翠等十余個葡萄新品種。“目前,我們這里的夏黑葡萄正值銷售旺季,每天可出產銷售20噸,已上市20余天,主要銷往周邊西安、渭南等地的精品水果店。每斤葡萄可賣到10至15元。”
大棚內,一穗穗葡萄光澤濃艷可人,顆粒飽滿圓潤,遠遠望去,懸掛于藤蔓之下,如同紫色串珠,一派豐收景象,煞是喜人。“我們一直走的是精品化、標準化種植之路,注重品質品牌。由于長期種植,已經形成穩定客源。葡萄一熟,周邊客戶就會紛至沓來。今年的夏黑葡萄已銷售出去300噸,目前仍供不應求。”朱建強邊指著身邊一串串葡萄邊一臉興奮地說道。
“延鏈”讓群眾獲得更多實惠
據了解,該農莊一直以“產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經營。目前,該合作社社員已有140多戶,種植葡萄輻射面積達千余畝。
“咱們園區主要進行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成功后讓老百姓進行大面積種植,可最大限度降低種植戶的技術風險,同時確保他們獲得更多收益。”朱建強表示,他們對合作社社員的葡萄種植從苗子、品種、技術上進行統一管理,產品進行統一銷售,讓合作社社員既無種植風險,也無銷售方面的后顧之憂。
“這些合作社社員一戶平均種植葡萄都在5至10畝,平均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種植很省心,銷售也不愁。去年一個農戶通過葡萄種植收入高達46萬元。”朱建強坦言,這些合作社社員都是附近的村民,有些社員掌握了種植技術,已經走出當地,到高陵等周邊地區進行飛地種植。
記者跟隨朱建強來到園區的另一處,看到這里的葡萄枝繁葉茂,一串串翠綠的葡萄,長勢喜人。“這是我們引進試驗示范的品種陽光玫瑰,占地3.2畝,已經引進種植6年,現在已經面向合作社社員推廣種植200多畝。這個品種很受市場歡迎,去年西安一家公司一下就訂購了五千份,每份3串168元。”
“展翼”讓田園經濟注入活水
記者發現該農莊多處設置“我是一個幸福的農民”的標識牌,葡萄長廊下將具有西域代表性的色彩和元素引入農莊,正在打造“西安遇見吐魯番”主題特色絲路風情葡萄園。
據了解,近年來該農莊以葡萄及蔬菜瓜果種植為基礎,主要架構健康蔬果、勞動研學、鄉村文旅三大產業板塊,以“夢里的遠方 詩里的農莊”為主題建構具有西域風情葡萄長廊及特色田園美食,集合鄉村游、親子游、團建游、農耕體驗、勞動實踐研學等多元體驗內容為一體。
“目前我們園區已獲批省市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及西安市研學實踐基地,已相繼承接20多所學校3萬多名學生的課程實施及實踐活動,多所學校在此建立實踐基地,從而將鄉村旅游和科普基地及勞動實踐基地有機結合,使得鄉村教育從形式上到文化和內涵上得到質的提升。”桑桑農莊運營總監楊立梵表示,讓每個孩子享受快樂,收獲成長,讓每個家庭吃上健康食物是他們的最大期許。
漫步于葡萄長廊,兩側的彩色木門、西域土陶罐、掛毯、地毯、維吾爾服飾等讓人不覺間感受到濃濃的西域風情。“在場景營造的同時,我們引入新疆大盤雞、椒麻雞、烤肉、黃面、拌面等西域特色美食,致力營造沉浸式的絲綢之路體驗,用心做好每個細節,打造全方位體驗,拓展親子游樂、周末休閑、企業團建等,目的就是讓西安人不必遠赴千里,就能感受到西域文化、打卡西域風情,讓來到這里的每個人都能產生心靈的碰撞,享受田園樂趣,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該農莊創始人桑莉表示,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景觀裝置,是要文化共情才能具備文化轉化價值,才能形成村域常態化消費的基礎,這樣的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才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