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2 09:27:42
“雖然自己種的蘋果上太空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但一想到那激動的時刻我仍然激動不已!”7月4日,記者在洛川縣槐柏鎮洼里村見到正在研究平臺采收機的果農路紅珍,他仍沉浸在神十四帶蘋果上天的情景中。
6月5日10時44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攜帶洛川蘋果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洛川蘋果第三次“上天”了。此前,洛川蘋果分別于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和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作為航天員營養補給品,登上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
“飛天”蘋果是種出來的“把老果園挖了?純粹是胡說!”2018年洛川縣推廣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時,永鄉鎮阿寺村果農李鵬飛感到不可思議,“挖掉老果園,讓老百姓靠什么吃飯?重新種植蘋果,投入大、見效慢,還要花時間和精力管理,意味著前幾年基本是只砸錢不見利。”通過動員企業帶頭建示范園、政府補貼、金融貸款、帶村民外出學習、免費提供竹竿和立架,像李鵬飛一樣的果農認識到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優勢,紛紛加入矮化密植栽培的行列。經過5年的發展,洛川矮化密植園已經超過10萬畝。
路紅珍說,洼里村2009年開始發展矮化密植園,目前種植面積達到了279畝,百畝示范園第三年平均每畝產750公斤,80#以上蘋果占到95%,2021年矮化密植園平均畝掛果1500公斤,大部分以每公斤8.4元的高價賣給了華圣果業公司。今年百畝示范園平均畝套袋1萬只,畝產量3000公斤,明年畝產果將達到6000公斤。洛川縣蘋果研發中心李前進告訴記者,這些年洛川蘋果能夠高質量發展,與洛川縣重視科研創新有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延安市洛川試驗站、延安蘋果研發中心和洛川蘋果研發中心均設在洛川縣內,這在其他地方是絕無僅有的。洛川建成了國家級蘋果種植資源部,目前擁有5000多種蘋果種質資源、600多個品種資源,在其他地方也是絕無僅有的。洛川蘋果研發中心圍繞紅富士品種優系提純建成了芽變提純選優區20畝,初步篩選出具有競爭力優系品種2個。“未來五年,洛川將按照‘宜矮則矮、宜喬則喬’的原則,發展矮化密植園10萬畝,累計達到20萬畝,使喬化與矮化的比例達到2:3,采取集中連片進行品種更新換代,5年更新換代15萬畝,使早晚熟的比例達到3:7的目標,蘋果綜合產值達到2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洛川縣蘋果管理局局長韓東輝說道。“飛天”蘋果是管出來的“2020年我8畝蘋果賣了17.5萬元,2021年賣了16萬。”近日,正在果園施肥的洛川縣舊縣鎮韓村果農劉春霞說,她家的蘋果賣得好,主要是沾了蘋果樹管理好的光。為進一步提高洛川蘋果的質量,近年來,洛川縣每年都組織各級技術員對果農進行培訓,一些務果能手也以直播的方式對果農進行培訓。多層次、高頻次的培訓不僅讓果農都成為務果能手,也催生了一大批職業農民。據洛川縣農廣校干部張建銀介紹,洛川縣職業農民已達1578名,其中高中級職業農民超過200名。“過去什么時候該干什么,大多靠技術員催著干,果農趕不上節奏,蘋果質量不同程度受影響。”洛川縣蘋果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王曉東笑著說,現在果農的總體素質提高了,不等技術員說就提前干,而且知道怎么干,蘋果的質量自然提高了。
抓住“地下”革命和防災體系建設也是洛川蘋果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秘訣。王曉東說,洛川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助農惠農,指導果農及時搭建防雹網,目前果園搭建防雹網7萬余畝,實現縣域內各大冰雹危害重災區全覆蓋。洛川縣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霍百全介紹說,2008年至2017年,洛川先后進行了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減量增效、有機肥替代化肥三次土壤改良,使土壤有機質從2008年之前的0.8%~0.9%增長到現在的1.5%到1.8%。“有機物的提高,讓生產出的蘋果,色艷,皮薄,水分和可用性物質含量適中,酸甜可口營養豐富。”
“飛天”蘋果是選出來的盛夏的洛川大塬熱氣逼人,在洛川王掌柜公司的生產車間,百余名工人將智能選果線選好的蘋果進行分揀、貼標、裝箱,這些分級分選的洛川蘋果將從這里出發,銷往國內各大市場。“過去,蘋果靠簡單的人工分選,品質不一,賣不上好價錢。現在智能分選生產線選出來的蘋果,可根據不同市場和顧客的需求,發往各地的商超和批發市場,最貴的一顆蘋果在迪拜可以賣到40元左右。”王掌柜陜西洛川公司負責人王超說。2017年以來,洛川縣在抓好蘋果管理的同時,高度重視蘋果“后整理”工作,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建成冷氣庫68萬噸,儲藏能力達到67%。引進配套智能選果線36條,選果能力達到240噸/小時,可滿足60%的果品分選,冷(氣)貯藏和智能化分選能力位居全國蘋果生產基地縣之首。黃章便民服務中心黃章村果農安忠民過去在田間地頭早早就把蘋果賣給了果商,但近幾年已習慣將蘋果全部裝箱送入冷庫。“入庫后,什么時候賣就由我來決定。去年怕行情不好,年底前28000斤蘋果賣了98000元,如果壓到這段時間賣,能賣得更好。”安忠民說。
洛川縣蘋果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王天峰告訴記者:“冷庫在洛川的大規模建設,既讓消費者365天都有新鮮水果吃,也讓當地果農逐漸有了定價權,為下一步蘋果產業的大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據統計,2021年底,蘋果總面積53萬畝,農民人均3.3畝,居全國之首,蘋果總產量98.5萬噸,鮮果總收入65億元,蘋果產業總產值達到110億元,果農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0元。“前一段時間,洛川出臺《關于推進洛川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八項重點任務》,從矮化密植、品種優化、改良土壤等八方面對蘋果未來五年的工作進行了安排,只要我們按照文件抓好落實,就一定能夠把洛川建成全省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把洛川蘋果打造成千億元民族品牌。”洛川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晶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