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15:54:55
盛夏季節,筆者前往廣西桂平市垌心鄉督的村采訪,只見村道旁邊溪流潺潺,一排排碩大的藍色圓池井然有序地排列,場面壯觀,圓池里魚兒歡快游動。這里是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基地——桂平市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示范基地。基地負責人陳輝與工人正在給池里的魚投食、供氧,忙得不亦樂乎。
一個圓池可養魚4000公斤
陳輝介紹,基地有陸基圓池200個及供氧、推水、排水、污水處理等系統設施,每個圓池直徑10米、深2.2米,占地面積30多畝。旁邊是溪流水壩,山泉水可以直接注進魚池里,每個圓池配備8個供養管、2個推水器,排泄物和食物殘余被不斷推送到集污區,圓池里的水24小時循環流動,魚兒不停游動,肉質鮮嫩。“一個圓池可養殖4000公斤成品魚,預計今年生產成品魚700噸左右,按目前市價,產值約2000萬元、利潤200萬元左右。”
“這是一種新型高效、環保水產養殖模式,它最大的優勢和特點是占地面積小、產量高,空間利用率大,不受地形地勢影響,一個圓池養的魚相當于2.5畝傳統魚塘的產量。”桂平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股股長陳壽福介紹,同時節省勞動力,200個魚池只需4~5個人就可管護好。最大的特點是采用先進養殖尾水處理技術模式,基本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既能確保魚的產量和質量,滿足市場對優質魚產品的需求,又能保護環境。
在距離圓池基地不遠處的人工湖里,并列著10條漂浮式養殖水槽,村民正在捕魚。陳輝說:“這是‘跑道養魚’,2020年建成,主要養殖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常規魚類。現在捕撈的這條魚槽,約有2萬公斤成品魚,價格比普通魚塘養的魚每公斤要高6元左右,銷往區內和云南、貴州、重慶等地,產品供不應求,預計今年產值約400萬元。”
漁業生產注重綠色環保
近年來,該市大力發展新型水產養殖業,探索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路徑,成功培育、發展了“跑道式”養魚和“陸基圓池”養殖新模式,利用“小空間”實現了“大產業”發展。目前,該市已建成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即“跑道”模式)74條,分布在垌心鄉、大灣鎮、江口鎮和蒙圩鎮,產量增加1780噸;發展陸基圓形池養殖桶340個,增加產量850噸。據介紹,淡水魚養殖影響環境的關鍵性問題在于尾水的直接排放,但該市的這兩種模式充分利用固體排泄物自凈、環保型高效水處理等技術,具有占地少、不受地形地勢影響、養殖池自凈能力強、不破壞土地性質、能夠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地表地下水資源等優勢,實現高密度智能化養殖、養殖用水循環使用達到零排放目標,既能保護環境,又能滿足人們對水產品質的需求,成為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唐正芳 楊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