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2 16:37:59
雅礱河,波連波,藍天白云牛羊多,敬你一杯酥油茶,深情滿懷化為歌。
在藏源之源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雅礱河在從這里與雅魯藏布江匯合,奔流不息的江河洗刷鑄就了兩岸瑰麗雄奇的風景,也滋潤哺育著生于茲長于茲的雪域兒女。
三年的援藏期屆滿,由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選派的農業援藏小組團4名干部人才此刻的心情就如奔騰的雅礱河水一般,澎湃不止、難以平靜。
“援藏”代表什么
是情懷,是精神,更是人生答卷
三年前的七月,與西藏山南涼爽宜人相對的是湖北武漢的燥熱難耐,“援藏申請得到批準,當時的心情是既興奮又忐忑”來自湖北省種子管理局的唐道廷回憶道。興奮的是多年的西藏情結得以實現;自己的援藏請求終于得到組織的認可。忐忑的是上有老下有小,一走三年,家里缺了頂梁柱怎么辦。
就在期待和惴惴間,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援藏小組團踏上了援藏征程。怎么援藏?在全國支援西藏,湖北農業支援山南的大背景下,“小組團”農業援藏在山南市試點,無論是模式、內容、成果、效益上都賦予援藏工作新的任務。如何聚焦優勢資源、發揮好團隊作用,湖北農業援藏小組團探索出“前方一支援藏隊伍+后方一批專家團隊”“行政干部+專技人才”“長短期援藏結合+壓茬式援藏推進”等機制為山南市乃至整個西藏自治區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年下來,存欄規模躍居西藏首位的藏雞龍頭企業投產見效、西藏藏雞特色產業集群申報成功、藏雞產業研究院組建、籽粒玉米種植填補山南空白、“菜籃子”進一步豐富、西藏本土辣椒種質資源收集……。一批肉眼可見的成果和創舉不斷涌現,也不負援藏使命。
與三年前相比,小組團成員們的臉上都透著“高原紅”,那是高原的烈風鐫刻了他們堅毅的面容,離星空更近的雪域點綴了他們執著的目光。“援藏生涯的洗禮,是各自專長的發揮、是團隊精神的凝聚、是烈日下揮灑的汗水、是腳步下丈量的山崗。”湖北省農業事業中心援藏專技胡慶松動情地說。
進藏干什么
為一方謀發展,強產業,開新篇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腳踏實地。初次見到湖北農業援藏小組團是在山南市蔬菜育苗中心,頂著烈日下溫室的高溫,小組團的干部和專家正在指導當地技術員蔬菜種植技術。指著一簇簇翠綠的蔬菜,來自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的援藏專技楊艷斌說“這是我們去年引進的西蘭苔,甘甜、清香、脆,在內地發達地區也屬于新近走上餐桌的高端蔬菜,去年在這里就實現了露天種植”。
為了豐富山南市的“菜籃子”,小組團已經引進試種成功20多類110多個品種的蔬菜,為周邊縣區蔬菜生產基地及專業合作社贈送蔬菜幼苗10余萬株,并定期組織技術員和農技人員開展種植技術指導和培訓。
為了進一步幫助農技人員掌握蔬菜種植技術,楊艷斌毅然決定再援藏一期。山南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黃衛軍深情地說“我能夠理解楊艷斌延期援藏的決定,因為這里凝聚了他太多心血,進藏別人都是行李大包小包的,他是一再精簡,拖了20多公斤種子進藏,一多半的時間都是吃住在基地”。
湖北省農業援藏小組團在蔬菜育苗中心
走在育苗中心實驗基地田埂上,唐道廷一手拿著玉米棒子,一手指著滿眼茁壯嫩綠的玉米苗說道“這兩年沒白忙活,極早熟籽粒玉米終于在山南試種成功,并且創下了畝產1030多公斤的高產紀錄,這里光照足,雙穗率高,種植密度也比內地省份要高,今年擴大到6個試驗點,下一步還要編制種植技術規范”。作為玉米行業的專家,唐道廷進藏來一心就撲在籽粒玉米試驗種植上,從他的手機上可以看到,大多數的內容都是玉米生長期圖片、實驗性狀記錄等。
與豐富本地“菜籃子”相比,以藏雞產業作為山南市產業發展突破口,更顯出湖北農業援藏的視野和高度。總投資5億元的西藏宏農百萬羽全智能化藏雞產業園落地投產,填補了青藏高原規模化禽類養殖的空白,而籽粒玉米正是補齊藏雞產業鏈飼料短板的關鍵環節。
在藏怎么干
錨定目標不放松,晝無為,夜難寐
總投資5億元的西藏宏農全智能化藏雞產業園,從簽約到開工,17天;從開工到首批雞苗進場,201個有效施工日。這是在疫情影響下,甫一落地就創下西藏畜禽養殖規模之最。
2021年5月9日首批7萬羽雛雞進藏,同時創造“運轉時間最長、路程最遠、養殖地點海拔最高和存活率最高”等諸多記錄,2021年底存欄雞30萬羽,日產鮮蛋28萬枚。這就是在山南乃至西藏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宏農速度”。
西藏宏農試運營的30萬羽優質高產蛋雞創造了全球規模化養殖海拔最高、成活率最高等諸多記錄
肩負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農業產業化招商引資任務的小組團,對“宏農速度”則有著更深的體會:2019年底開始規劃產業發展路徑,確定引進企業名單,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當時疫情阻斷交流,但工作不能擱淺。怎么辦?隔三岔五電話聯絡,想方設法助企紓困,打動企業贏得信任”小組團負責人吳超回憶道,2020年5月最終打動了湖北省8家蛋雞龍頭企業組團進藏考察。
說起造就“宏農速度”的密碼時,西藏宏農負責人張宏林深思了一下說道“是湖北援藏干部的‘店小二’精神”。誠然,從謀劃政策資金支持,到組成幫辦代辦專班,再到駐場蹲守工地,往返各行政部門,為企業借排憂解難,不懈改善營商環境。“有呼必應、無事不擾。該辦的堅決辦,能辦的馬上辦,難辦地想辦法辦”服務意識無處不在。
離藏留下什么
腳踏實地謀振興,不躺平,再沖鋒
往昔“石頭溝”,今朝“鳳凰谷”。坐落于山南市乃東區頗章鄉布仁溝的西藏宏農全智能化藏雞產業園離山南市區僅20多分鐘車程,在產業園門前,“鳳凰谷”大理石標識醒目而立。這代表著山南市對引進企業如引來“金鳳凰”般的期望,也代表著企業希望把藏雞產業做得像鳳凰般不斷進取壯大。
同樣有著“金鳳凰”夢想的還有白瑪卓嘎,家就在頗章鄉格拉村的她,在2021年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了家邊上的藏雞產業園工作,做蛋庫分揀員,設備調試、出入庫報表等工作。“離家就三五分鐘路程,每月4500元工資,比阿爸阿媽加起來收入還高,現在一天我能分揀裝箱雞蛋100多件。我還想學育雛和蛋雞養殖技術,學好了準備回村里自己辦個合作社”白瑪卓嘎憧憬著自己的未來。
“2023年中期,項目一期將實現存欄100萬羽的目標,同時項目二期100萬羽項目建成后,將通過‘飛地’經濟模式帶動乃東、瓊結、曲松三縣區2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西藏宏農負責人張宏林介紹道。據了解,2021年底,首批10個集體薄弱村已經實現63.6萬元分紅。截至目前,已惠及農牧民務工收入3400余萬元,解決長期固定就業崗位96人,季節性用工200余人。
集體經濟薄弱村黨員代表參觀西藏宏農
“半山腰的廠房是一期建設同時配套的年產3.5萬噸有機肥的生產車間,滿產后每年可有效改良土地5萬畝”胡慶松對藏雞產業園的功能布局如數家珍。鳳凰谷北側10公里的位置隱隱可見一處建筑,這是湖北援藏、湖北省農科院與山南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山南藏雞產業研究院,今后將為西藏整個藏雞產業發展提供品種保護、良種選育、食品開發、動物營養、產品加工等技術攻關和科研服務。
龍頭企業落地投產,小組團又將探索藏雞分戶養殖模式,作為工作目標,旨在惠及廣大農牧民,為鄉村振興助力;活禽屠宰及禽蛋制品深加工、包裝材料及蛋托加工、休閑食品加工等項目陸續簽約…
一個主導產業、一個龍頭企業、一批配套企業、一個科研院所、一個產業鏈,山南藏雞產業“五個一”布局已經基本構建,藏雞產業的潛力挖掘必將帶動更多農牧民增收致富,使西藏禽蛋產業和市場取得突破性進展。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作者:李鵬
編輯: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