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16:55:09
現如今農業生產,農機裝備必不可少。但是對于很多農業經營主體來說,購買農機仍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投入。在南京六合和泰州興化,不買農機,輕裝上陣的種植戶照樣可以種好田,他們怎么做到的呢?
自己買農機投入大,私下聯系農機手又擔心對方臨時爽約。從今年開始,南京市六合區種植戶李文靜再也不用焦慮因為農機難協調而耽誤農時了。農忙開始前,只要自己提前將作業面積、時間、價格等信息發布到南京市試點推廣的"嘀地農機"平臺上,所有線上注冊的農機手都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訂單信息,快速搶單。無人接單時,平臺還會人工對接匹配,整個過程高效又省心。
對此,李文靜感嘆道:“不用掏十幾萬、二十萬買插秧機、收割機、大拖拉機,這樣既省了精力,也省了時間,省了錢。專業的事情還是給專業的團隊去做,我的精力把這個田管好了,稍微多收一點點,這不就是錢了嘛?又省時間又多掙錢,何樂而不為。”
有了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不僅種植戶可以找到急需的農機手,賦閑在家的農機手也能將農機的作業能力實時發布,供需雙方可以各取所需,及時對接。南京市六合區農業農村局農村合作經濟指導科科長楊小蕊介紹:“雙方的匹配度能夠得到大大提升,我們去年經過一些統計發現使用這個平臺,能夠帶動幫助生產主體畝均節本增效100元左右,農機手通過充分使用農機一年大概平均能增收兩三萬。”
今年,六合區農業農村部門升級打造了全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管理平臺,在過去農機調度基礎上,增加了倉儲、冷鏈、保險金融以及作業監管等一些功能和環節,確保農業生產的全環節都能夠實現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除了幫助種植戶節本增效,農業社會化服務還能提高大田生產的標準化程度。在泰州興化,當地供銷系統積極推廣了"公司+生產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讓小農戶跟著龍頭企業一起打市場。說起這一模式的好處,種了四年地的倪偉深有體會。以前倪偉自己承包土地種糧,一年到頭,農資、農具事事操心;如今,小麥水稻種植都由企業統一提供品種、農機、田管,自己不用煩神,而且還能賣上不低于市場行情的訂單價。
倪偉告訴記者,以前一家人齊上陣,種了100畝田,現在一個人能種360畝田,田多了,人反而比以前輕松了,一畝田一年能夠多收入300元左右。
興化市供銷合作總社大米基地負責人浦小銀告訴記者:“實行標準化種植。同時公司加強品牌建設,帶動大米價格每斤上漲3到4元,銷售端的紅利也反饋到了生產環節當中,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戶愿意加入到我們這樣的一個生產模式中,提高了農戶種好稻、產好米的積極性。”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三夏"期間,全省供銷系統通過近1000家服務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964萬畝。目前,全省水稻栽插進度已超八成。(作者:郝朦)
來源:荔枝網
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