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4 10:17:00
在湖南、湖北、重慶和貴州,大山阻隔了人們和外界的交流。貧窮和閉塞,一度成了大山的代名詞。大山里,有革命先輩的奮斗足跡,更有美麗動人的風景。而今,踏訪大山,這一片片紅色的土地上,生機盎然。昔日貧窮落后的村寨,正上演著“變形記”: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村寨的生態“顏值”變成了經濟“產值”,更由于科技賦能,智慧旅游、數字鄉村隨處可見。大山深處,好風景。
紅色村寨舊貌換新顏,“旅游飯”真香
站在雪峰山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臺地,鳥瞰湖南懷化的溆浦山背花瑤景區,潺潺溪流,悠悠鳥鳴,讓人心曠神怡。
隨著當地旅游開發的推進,雪峰山里沉寂千年的山鄉熱鬧起來,大山里的群眾吃上了“旅游飯”。山背村村民李玲稱自己不僅吃上了“旅游飯”,還收獲了事業和愛情。
因過去山中封閉落后,不少村民初中畢業就選擇了外出打工。
2015年,老家開始旅游開發,外出打工的李玲,也有了“回家的誘惑”。如今,她已經成了當地景區的副經理,一個月工資5000多元,還在家鄉結婚并生了兩娃,事業愛情雙豐收。
地處雪峰山腹地的溆浦縣是革命老區縣,也是我國婦女運動先驅向警予的故鄉。山背村是花瑤群眾世代居住的地方,“開門見山,出門爬界,手提肩挑”曾是當地村民的生活常態。
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梯田觀光旅游、高山臺地休閑度假旅游、傳統農耕文明鄉愁旅游、花瑤民俗體驗旅游,使昔日偏僻的小山村變成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流傳千年的花瑤挑花也變身時尚新寵。
越來越多的革命老區,正成為紅色鄉村旅游的熱土。
湖北省咸豐縣清坪鎮龍潭司村是革命先烈黃興武、黃子全、黃子才的故鄉,賀龍元帥曾經在這里戰斗過,村里有“施鶴起義”舊址、賀龍紅軍駐地等遺址。走進龍潭司村,文化長廊、紀紅廣場、紅軍路……紅色印記處處可見。
“村里不僅風景好,紅色文化資源還豐富,適合搞開發。”龍潭司村村民周國恩介紹,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龍潭司村,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聽紅色故事……
咸豐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17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5%,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在咸豐這些早已舊貌換新顏的村寨里,感觸紅色印記,觸摸歷史皺紋,別有一番滋味。
大山深處的智慧旅游,“科技味”真濃
烏蒙深處,烏江岸邊。80多年前,在烏江上游的鴨池河渡口,紅二、紅六軍團搶抓有利時機進行強渡,拉開了轉戰黔西北的序幕。80多年后,紅軍的故事仍在老百姓中口口傳頌。
昔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奮斗精神,為這片紅色的土地注入了奮進之魂。如今,這片留下紅軍戰士足跡的土地,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貴州省黔西市化屋村是一個三面臨水、背靠峭壁懸崖的苗族村寨,這里美麗的烏江源百里畫廊,吸引了八方來客。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紅火,越來越多的村民開起了農家樂,過上了幸福生活。
2021年,化屋景區累計接待游客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億元。
為有效推進“數字化屋”試點建設工作,黔西市整合資金300余萬元,在新仁鄉化屋村建設3個5G基站,讓化屋村成為黔西市5G網絡信號全覆蓋的第一村。“數字化屋”依托5G、云計算和大數據優勢,實現對旅游景區的客流量的分析、落地歡迎短信和人員告警短信發送。
“我們依托5G網絡來直播帶貨,線上銷售我們的苗繡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我們的銷售量也得到了增加。”化屋村苗繡車間負責人楊文麗說,現在,化屋的苗繡產品不出村就能銷售到全世界。
網絡直播、數字管理,傳統與現代的相融合,讓深山里的化屋村“搖身一變”,成為美麗時尚的現代化苗寨。
在重慶,今年“五一”期間到彭水革命老區旅游,打卡“歡樂茶館”成為游客必選項目。在此不僅能喝到苗族特有的待客“三道茶”、欣賞苗族傳統歌舞表演,還能戴上VR眼鏡玩“歡樂斗地主”“和平精英”等游戲。蚩尤九黎城地圖、九黎神柱、苗戲樓等彭水地域風貌和文旅元素,都出現在“和平精英”游戲里,讓人在云端也能感受到苗家風情。游戲推出后已累計有超2.4億人次線上體驗,蚩尤九黎城、摩圍山等文旅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彭水是重慶市唯一以苗族為主、全國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當地正通過文創產品開發、數字IP打造、智慧旅游建設、鄉村振興信息賦能建設等項目,以科技為依托、以文旅融合為載體,構建起彭水智慧文旅新版圖。據統計,2021年雖受疫情影響,彭水仍接待游客2298.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16.3億元。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牛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