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 17:10:26
仲夏時節,行走在有著“中原茶鄉”之美譽的南陽市桐柏縣,茶山處處,茶香醉人,風景如畫。在桐柏縣城的南郊、淮河南岸,引資21億元、占地4000畝的“茶祖小鎮”項目建設正酣,該項目全部建成后,集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以下簡稱“三茶”)發展于一體,對促進當地以茶為紐帶的一、二、三產業的提檔升級將發揮強力拉動效應。
多年來,桐柏縣以建設“中原茶鄉”為目標,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協同發展,以“三茶”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前行,綠水青山正蝶變為金山銀山。
據統計,桐柏縣的生態茶園現已發展到15.5萬畝,其中進入開采期的茶園面積9.6萬畝;全縣擁有各類茶企、合作社100余家,從業人員5萬余名。去年,全縣茶葉總產量3100噸,產值8.5億元。
桐柏山茶文化氤氳古今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桐柏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古傳說中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記載,而《水經注》《括地志》《漢唐地理書鈔》等重要文獻中,都認為神農氏的出生地就在桐柏山地區。“大禹導淮,得茶破毒瘴”的美麗傳說在桐柏山民中流傳。據《茶葉通史》記載,早在唐朝時,桐柏區域就被列入淮南茶區,現今的桐柏縣東部就是古老茶葉產區的核心地帶之一?!锻┌乜h志》記載,宋時,桐柏山茶場為全國十三大茶場之一。茶圣陸羽曾在《茶經》中對古義陽郡(現今的桐柏縣東部)茶的品質進行了詳細評價,桐柏民間流傳“借問陸君何處去?品茗只向太白峰(桐柏山主峰太白頂)”這樣的詩句。近年來,桐柏縣委、縣政府持續傳承弘揚桐柏茶文化,通過每年舉辦“中原茶鄉第一采”采茶儀式、手工制茶大賽、萬人品茶、“三茶”論壇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弘揚當地茶文化,用深厚的文化底蘊持續賦予茶產品新內涵,茶文化日漸成為桐柏縣重要的文化品牌。目前,正在建設中的茶祖小鎮,有個茶祖文化公園,公園主軸區通過雕塑等形式,再現了茶祖神農氏、茶圣陸羽等對茶文化發展的杰出貢獻。茶祖小鎮中的茶史苑,則通過雕塑和文字介紹,讓人們了解從遠古時期到漢朝、晉朝、唐朝,再到明朝、清朝,一直到當代,不同歷史時期茶文化的發展情況,勾起人們對茶史的濃厚興趣,從而油然而生對源遠流長的中華茶文化的自豪感。
優質茶葉“漂洋過海”
桐柏屬高緯度的產茶區,這里地處淮河源頭,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具有天然有機茶的獨特品質。為推動有機茶產業發展,桐柏縣對遍布山區的野茶資源實施保護性開發。他們還立足于創建“國家級有機茶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制定了有機茶的地方性標準,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有機茶生產。目前,全縣14家茶企獲得產品有機認證證書23個,有機茶園認證面積2萬余畝。2016年以來,借力“一帶一路”,桐柏縣茶葉出口累計創匯1.44億美元,獲得了“省級出口農產品(茶葉)安全示范縣”“河南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榮譽稱號。“桐柏玉葉”被農業農村部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桐柏紅”榮獲第十五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興文強茶貢獻獎”及“中國影響力茶品牌獎”。
茶科技為“中原茶鄉”發展助力
茶科技對桐柏縣茶產業、茶文化發展形成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近年來,在發揮位于該縣的河南省茶樹良種繁育場作用的同時,桐柏縣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專家學者作為紅茶研發顧問,著力提升桐柏茶產品、茶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持續開展茶農培訓行動,涌現出一批茶葉加工“優秀選手”。創新茶農增收途徑,在“桐柏玉葉”綠茶、“桐柏紅”紅茶的基礎上,鼓勵企業利用夏秋茶葉資源,成功研制出具有桐柏特色的茯磚茶,改變了過去茶農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的傳統,實現了茶葉原料利用最大化,拓展了桐柏的茶品種類,使桐柏縣的茶產業走出了一條紅、綠、黑兼備的多類茶轉型發展的新路子。以茶祖小鎮項目中的茶科技苑為支撐,全方位打造數字化供應鏈和中原茶葉交易市場,推廣茶葉品牌,讓每一位桐柏茶葉的消費者,都能喝到適合自己放心的健康茶飲。
來源:河南日報
編輯:牛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