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10:30:50
在水域廣闊的蒼溪縣,自 2020年1月1日實行天然水域禁捕以來,大多退捕上岸漁民紛紛通過培訓,廣開創業之路,在種植、養殖、經商、運輸等方面有所建樹。
5月20日,在蒼溪縣亭子鎮綠優家庭農場,菌香四溢。家庭農場主、長江村村民何平財正在組織人手采摘新鮮的平菇,而在兩年多前,他的身份是退捕上岸漁民。
“我在嘉陵江打漁 20多年,在亭子湖養有10口網箱魚。最風光的時候,一年能掙十七八萬元。喊我退捕上岸,我都還有點兒不愿意。”何平財介紹說,上岸后,他與懂得平菇種植技術的朋友合伙創辦家庭農場發展大棚平菇,年出菇 200 多噸,由縣城一家公司訂單收購,每出售 1 斤平菇的利潤率達到30%左右。“種平菇,量越大越掙錢,現在不比原來打漁少掙。而且,上岸后,比原來起早貪黑的打漁輕松多了,也安全了。”
蒼溪縣歧坪鎮登高社區二組退捕漁民崔澤平通過培訓,走上了水產養殖的道路。他養了30多畝水面的“四大家魚”,自行零售。今天過年清塘賣了20多萬元。不久前又再次投放了魚苗。他說:“要不了兩三年,我建塘時投入的60萬元本錢就能拿回來!”
蒼溪縣百利鎮青春村退捕漁民羅富強,去年8月則自主創業經商,在縣城開了一家漁館,經營人工養殖的黔魚、鯰魚、鰱鳙魚等,烹飪特色美食,生意爆好。同時,還在農貿市場租下一個攤位賣魚,生意也不錯。羅富強說:“今年,我投資的本錢基本就能回來。今后,哪怕再喊我打漁,都不愿意打了,打漁又累又有風險。”
而多年前就拿到了B2駕照(可跑貨車)的蒼溪縣陵江鎮回水村退捕漁民錢彬,利用朋友多的資源,買了兩臺貨車,1臺出租坐收每月1.5萬元租金,1臺自駕專為溫氏公司運輸糞污到有機肥廠,年年都是穩穩的訂 單 ,每 跑 一 車 就 有400-550 元的進賬。他高興地說:“原來是靠天吃飯,現在的收入比以前打漁更多了、更安全、更有保障了!”
蒼溪縣農業農村局漁政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20年開始,縣人社局、縣農業農村局分多期多批次對退捕上岸漁民進行就業培訓。目前,全縣198名退捕上岸健在漁民除部分65歲以上年老漁民在家安享晚年外,一部分通過種植、養殖、經商、運輸等實現自主創業,一部分通過務工實現就業,161名勞動力范圍內的退捕漁民100%就業,實現了“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編輯:牛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