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 14:24:00
河南淅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新華社記者 才 揚 攝
2021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淅川考察時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淅川縣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實施“雙九戰略”為統領,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務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工作,高效推動鄉村振興開新局、上臺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一、突出規劃先行,梯次推進鄉村建設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點、線、片、面”融合發展目標定位,持續完善鄉村發展規劃,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一是示范帶動樹標桿。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經驗做法,按照“自然稟賦優勢突出、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村莊布局合理、建筑特色鮮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鄉風淳樸、村莊整潔、村班子戰斗力強”的標準,在全縣精心選育38個類型多樣、示范引領作用突出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優先規劃布局,在資金、項目和人才等方面重點扶持,呈現“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發展特色。二是組團發展添動能。按照“庫區、城區、山區”3種類型,在全縣劃定3塊“試驗田”,探索“1+3”聯動發展模式,1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帶動3個周邊村一體規劃、一體布局、一體發展,達到“串珠成線、組團發展”引領效果。以地處庫區的九重鎮鄒莊村為軸心,輻射周邊孔北村、下孔村、水寨村3個行政村,探索打造以紅色研學游引領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以地處城區的上集鎮關帝村為軸心,輻射周邊草廟溝村、老墳溝村、槐樹洼村3個行政村,探索打造以城郊鄉村游引領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以地處山區的盛灣鎮泰山廟村為軸心,輻射周邊陳家溝村、劍溝村、分水村3個行政村,探索打造以“空心村”有效治理引領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三是梯次推進接續戰。堅持“立足現有基礎、保留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的思路,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保留改善”5種類型,對全縣469個行政村分類完成鄉村振興規劃設計,重點扶持鄉村振興示范村,優先發展集聚提升村、城郊融合村,逐步提升特色保護村,有序改造搬遷撤并村、保留改善村,分步驟、分年度梯次推進鄉村建設行動。
河南淅川縣易地搬遷小區。
二、擎舉產業龍頭,大力發展鄉村產業
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短中長”三線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以產業振興支撐鄉村振興。一是做強短線產業。聚焦以香菇和茶樹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以金銀花和連翹為主的中藥材產業、以草莓、蔬菜為主的特色種植產業、以大閘蟹、烏骨雞和鵲山雞為主的特色養殖產業,大力發展“有基礎、有銷路、見效快”的“短平快”產業集群,做實村級合作社,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創新“大合作+小合作”的發展模式,以土地、資金、勞動力入股等方式,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以產業獎補激發動力和活力,帶動農戶參與發展、廣泛受益。2021年以來,落實產業獎補7000余萬元,全縣食用菌面積穩定在4000萬袋以上,中藥材面積穩定在5萬畝以上,大閘蟹面積穩定在5000畝左右,烏骨雞和鵲山雞發展規模10萬余只,發展草莓大棚和蔬菜大棚6000余畝,帶動3萬余戶農戶年均收益3000元左右。二是做優中線產業。綜合考慮水質保護、適地適生、群眾認可等因素,聚焦以軟籽石榴、杏李、大櫻桃、黃金梨、柑橘等為主的特色林果產業,以林果提質增效項目為支撐,推動林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贏。2021年以來,全縣生態林果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林下套種面積超過60%,落實林果精細化管理補助2000余萬元,改造提升林果基地8萬余畝,林果總產量和采購價格均增長20%以上,帶動1萬余戶果農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三是做大長線產業。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以鄉村旅游為重點,推進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休閑觀光農業園區和田園綜合體,建設一批地域文化鮮明的鄉村特色民宿、星級農家樂和土特產精品店,放大南水北調、渠首、移民等品牌效應,把農民嵌入旅游產業鏈精準受益。全縣建成旅游重點鄉鎮10個、旅游重點村36個、打造農旅融合示范園40余個,帶動2萬余戶農戶年均收益3000元以上。
三、強化黨建引領,全面實施鄉村治理
一是大力推進“十優集鎮”創建活動。有效激發集鎮在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圍繞集鎮規劃、拆違、綠化、道路、亮化、治污、配套、市容、市政、衛生“十優創建”,規劃建設一批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示范集鎮,打造鄉村振興“橋頭堡”。二是大力推進“三面紅旗”創建活動。明確3名縣委常委牽頭,以縣委組織部、政法委、宣傳部3個部門為主體,以全縣469個行政村3年內創成產業發展、文明宜居、社會治理“三面紅旗”為目標,出臺爭創方案、評分細則、獎懲意見和結對幫扶等系列文件,著力打造“三優村”(產業結構優、產業質量優、產業效益優)、“三美村”(人美、戶美、村美)、“五零村”(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零輿情、零疫情),實現基層黨建、經濟發展、鄉風文明、治理水平“四個同步提高”。每成功爭創一面紅旗,獎勵村集體發展經費100萬元、工作經費10萬元;所在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每月獎勵300元、其他“兩委”干部每月獎勵100元。三是大力推進“最美人物”創建活動。經常性開展“好媳婦”“好公婆”“好人好事”等評選活動,潛移默化地讓人民群眾積極向上、孝老敬親、文明有禮。組建村黨員、鄉賢、最美人物等廣泛參與的志愿服務隊伍,持續不斷開展政策宣講、值班巡邏、民事調解、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文明實踐活動,建立積分獎勵制度,物質和精神激勵同步,營造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著力打造一批典型,形成示范效應。
來源:南陽市鄉村振興局
編輯:牛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