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16:09:00
直播現場
掃碼閱享視頻
3月31日,原陜西石羊農科技術線路總經理,陜西省家禽產業體系崗位專家翟亞玲做客中國農科新聞網直播間,以《蛋雞飼料玉米豆粕減量替代關鍵技術》為主題,對蛋雞產業做基本面研讀講解,系統闡述蛋雞降本增效的思路。
蛋雞降本增效的措施
翟亞玲介紹,蛋雞既要健康高產,又要造蛋成本具有競爭力才可以維持運營。對于養殖戶來說,蛋雞種源健康是基礎,要確保蛋雞沒有遺傳性疾病;在日常管理中,對雞群要進行精細化管理,讓蛋雞生存在健康的飼養環境中;利用疊層籠養方式,規模化管理蛋雞可以降低5%的附加成本(采食量、人工、污糞、飼料運輸、維修等);在配方中,使用玉米和豆粕替代品可以降低5%的配方成本;通過數字化運營和服務模式,逐步打造出蛋雞品牌,助力蛋雞產業提質增效。
在蛋雞養殖成本中,豆粕和玉米的合計用量占到了飼料配方的75%。翟亞玲說:“現在,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貿易受阻,同時惡劣天氣導致的糧食減產,這些因素不斷推高玉米、小麥、豆粕等原材料價格瘋漲,從而尋找這些原材料的替代品,成為了降低蛋雞養殖成本的首選。”
小麥代替玉米的應用
我國年產小麥大約1.3億噸,約有1500~2000萬噸使用到動物飼料中。階段性的使用小麥代替玉米作為飼養蛋雞的原料,是降低飼料成本的重要手段。
小麥代替玉米的優勢:小麥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玉米,使用小麥可降低3%~5%的豆粕用量,且能降低每噸蛋雞飼料配方成本30~50元;小麥的水分為10~12%,而玉米的水分為15~17%,因而小麥品質穩定性(容重、霉變、水分)要好于玉米,長期使用小麥型日糧蛋雞可規避玉米中黃曲霉毒素超標誘發的消化道和免疫力問題,有助于提高蛋雞的生產性能并降低發病率和死淘率;小麥中植酸酶的活性很高,蛋殼質量和色澤明顯高于玉米型日糧。
蛋雞飼料中應用小麥的注意事項:使用小麥型日糧要循序漸進,注意用量從小到大逐步過渡;新小麥要經過3個月以上的陳化(后熟期),否則應激反應會導致蛋雞生產性能下降;小麥營養成分受品種和種植區域、氣候等環境因素的影響,營養成分差異較大,小麥按照麥粒皮色可分為紅皮小麥(深紅色、褐色麥粒≥90%)和白皮小麥(白色、黃色籽粒≥90%),因此建議使用小麥前,檢測小麥粗蛋白、代謝能、鈣、磷等主要營養成分的含量;生產實踐中使用小麥代替玉米時建議不完全替代,當價格出現翻轉,換回玉米型日糧時,蛋雞應激小,換料過渡容易。
全媒體記者 郭媛媛
編輯: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