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 06:22:32
近年來,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積極探索農村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機制,盤活閑置農房450多宗,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約4.6萬㎡,促進村莊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帶動500多戶農戶增收。2021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萬元,增幅達10.8%,增幅全市第一。
集體回購,探索有償退出路徑
程橋街道金莊社區劉圩組位于六合區皂河東側,組里共33戶居民,其中21戶在街道或城區購置了商品房,年輕人都搬離了村莊,留下老人守著老宅子,其中7戶還長期處于空置狀態。“宅基地是農民最重要的資產,大家都期盼著能讓我們閑置的房屋也能像城里人的房子一樣產生收益。”村民劉濤感慨道。
“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金莊社區書記余厚福說,“社區經過多方咨詢、通盤考慮,制定了科學可行的有償退出和盤活利用方案。”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社區兩委班子發揮“主心骨”作用,與劉圩組33戶農民結對,登門入戶耐心釋疑解惑,幫助大家算清眼前賬和長遠賬;社區黨員干部定向掛鉤聯系搬遷戶,真心排民憂、真情順民意、真招解民愁。該社區只用了28天,就完成了33戶農戶的協議簽訂和搬遷工作,每戶平均可獲得40余萬元回購款。“回購的過程我們全程參與,大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村民張大姐拿著回購款單據樂不自禁地說。
“鄉賢”承租,催生村莊美麗蝶變
馬鞍街道泥橋村山陳組緊鄰六合區泥橋水庫,自然資源優越,農業資源豐富,鄉賢能人眾多,鄉風淳樸團結。街道和村委會將盤活閑置農房與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相結合,發動殷宏寶、孫曉軍等當地鄉賢率先拿出自家宅基地和農房,積極投入鄉村民宿改造建設,鄉賢們出資租下周邊農戶7棟閑置農房,帶動村民一起參與市級民宿村打造。“每戶農房租金年均約為4萬元,裝修標準為100萬元左右,10年租期到期后,房子帶裝修一起歸還農房所有者。”泥橋村書記郭其中娓娓道來,“租賃協議上還約定,村民每年能免費入住民宿15天,讓鄉親們既鼓了腰包,又解了鄉愁。”
目前,馬鞍街道依托當地豐富深厚的農耕文化和風味獨特的鄉土美食等資源稟賦,以農事節氣命名的8棟山陳民宿已全部完成改造,即將迎來八方賓客,曾經籍籍無名的小村落煥發了新生機。“村里一天天變美,日子一天天變好。以前泥濘的小路鋪上了石板,公共廁所和停車場嶄新敞亮,池塘里種上了凈化水質的植物,蛙聲陣陣,魚躍人暢,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言語中村民們對未來生活無限憧憬。
國資兜底,多方共建引增收活水
竹鎮鎮大泉村梅云組坐擁六合區美麗的大泉湖、楓彩漫城,毗鄰止馬嶺、金陵國卉牡丹園,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竹鎮鎮與平山林場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竹梅公司,共同出資對大泉村梅云組進行精品鄉村建設。本著農戶自愿的原則,開展有償協議搬遷,共計搬遷36戶院落,保留6戶繼續留在組內居住生活。為搶抓全市職工療養優先安排扶持鄉村民宿的發展機遇,竹鎮鎮和大泉村委會采取“農戶+村集體+國有平臺”的模式,通過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合作、政府貼息支持、國有資本兜底等舉措,推動大泉村農戶盤活閑置房屋、自建自營特色民宿。
先行打造的農民自營民宿共計3戶4個院落,由竹梅公司與3戶農戶達成協議,完成34間客房、38張床位改造。“3戶農民自營民宿的設計費用均由竹梅公司承擔,改建的費用由竹梅公司和農戶各承擔一半。我們還積極協調銀行,針對農戶設計了民宿貸,承諾由政府貼息,解決農戶缺乏資金投入的問題。民宿建成的未來三年里,如果農戶沒有收回其投資,將由國有資本兜底。”竹鎮鎮副鎮長兼大泉村書記朱世潘詳細介紹道,“自去年5月正式營業以來,我們大泉村民宿已接待療休養職工30批共1543人次,接待散客2485人次,經營收入已超110萬元!”
“和朋友們帶著家人一起住大泉村民宿,不僅欣賞到了鄉村優美的風景,感受到了鳥語花香、山清水秀,還吃到了新鮮的瓜果蔬菜,真的非常舒心愜意。”游客龍先生很享受在大泉村的假期生活。
“如今,我倆的兒女都成了自家民宿的員工,家里還添了新車。”好婆婆民宿的經營者于奮林、于奮龍兩兄弟高興地說,“不僅是我家,其他家民宿用工也都是家里人和周邊村民,每人每月光做服務員也能有3000多元收入呢!”
據介紹,未來,六合區將繼續在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持續加大政策引導及經驗推廣力度,積極探索更多的盤活利用土地資源方式,培育更豐富的鄉村產業業態,讓閑置農房成為城鄉休閑旅游者的“體驗屋”、創新創業者的“夢想屋”、農民增收的“寶藏屋”,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新未來。
作者:王 添
來源:中國農網
編輯: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