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17:50:23
水位。根據季節,水位由淺到深;根據水溫,增加注排水次數。不管是水質惡化、缺氧浮頭、中毒和患病,注入新水,改善環境,是必要而有效的方法。掌握池水注排,保持適當水量。平時要隨著魚體成長,結合調節水質,適時增加池塘水量。根據情況,十天或半月注水一次,保持一定水位,以利于魚類成長。水質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之間。
除污。隨時撈除水中污物、殘渣,割去池邊蘆葦、雜草,以免污染水質,影響水中的溶氧量。
定期檢查魚生長情況。每隔一段時間檢查魚生長情況,可據此判斷前階段養魚效果的好壞及確定投喂量。
巡塘。經常巡視池塘,觀察池魚動態,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時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程度如何;日間結合投飼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池魚活動和攝食情況。酷暑季節,天氣突變時,魚易發生嚴重浮頭,還須在半夜前后巡塘,以便及時制止浮頭,防止浮池發生。
巡塘是對養魚工作的綜合檢查,是發現問題的有效辦法。巡塘要堅持經常做好記錄,仔細分析發生的一系列現象,做出準確判斷和確定有效措施。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概括為“三看”。
看天。天氣變化異常對池魚、池水有不利影響,對飼養也有影響,預測天氣變化,推斷天氣變化,推斷對生產影響,做出防范措施。看水。觀察水質變化,尤其是水生生物、PH值、溶氧的變化。要經常測量溶氧、PH值,準確把握水質、水色變化,控制適宜肥度。看魚。觀察魚吃食的情況、活動情況、有無異常反應、有無死魚,控制適宜日糧,有病早治,無病先防。
做好池塘日記。要求飼養員將每個池塘每天的投飼、注水等日常工作作好記錄,每天魚的活動、病情、死魚、水質變化、天氣變化等情況也要作好記錄,有利于積累材料、分析問題、總結經驗。
來源:吉林農村報
編輯: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