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16:20:29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雷少斐
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通過創新驅動畜牧產業發展,實現畜牧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
宜昌市通過科技創新來培育特色產品。據介紹,2018年以來,宜昌市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以及國家肉牛牦牛、生豬等產業技術體系展開科研合作,打造種業“芯片”,培育了一批地方特色畜產品。期間,成功改良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夷陵牛”,生產出高檔優質雪花牛肉,在2020年全國肉牛品鑒大會上獲得最具特色獎和最具效益獎兩項大獎;保護了短妊娠期“清平豬”,創新培育的瘦肉型新品系成為生態黑豬養殖的首選;選育了宜昌白山羊新品系,生長快,抗病強,生產的肥羔肉供不應求;實現雙蓮雞全產業鏈創新,被納入國家級資源保護建設項目。
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的養殖方式是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據宜昌市畜牧獸醫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宜昌市通過推動養殖場升級創新,提升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水平。在東部平原丘陵地區大力實施“大場帶小場”行動,提升生豬、家禽、肉牛規模養殖比重,西部山區通過“合作社+農戶”行動,發展牛羊禽蜂適度規模養殖和生豬生態養殖,全市規模化養殖比重相比“十二五”期末提高2個百分點。在推動養殖標準化的同時,宜昌市對1706家粗放型規模養殖場進行標準化改造,支持建設了210家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化規模養殖場。此外,宜昌市還建成了300多個智慧牧場,指導養殖場應用互聯網通信技術和專用傳感器采集場內環境數據,實現養殖生產的智能喂養、智能凈化、智能預警、智能決策和智能分析。
養殖方式的升級,推動了宜昌市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2020年,宜昌市生豬出欄355.95萬頭、家禽出籠2855.95萬只、肉羊出欄113.23萬只、肉牛出欄4.24萬頭;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34.22萬噸、6.8萬噸、0.87萬噸,其中生豬出欄和外調總量居全省第一方陣,全市畜牧業總產值206.87億元,比2019年增加25.4%,增加值109.45億元,比2019年增加25.4%,可以為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貢獻5137元。
同時,該市還支持企業創新,以延長產業鏈條。據了解,湖北民大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建成禽產品屠宰加工、冷藏、銷售、餐飲為一體的雙蓮雞全產業鏈,公司年銷售額達1.2億元。宜昌老高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研究出烤肥羔、腌制、休閑羊肉食品和羊肉熟食、湯鍋烹飪工藝,推出可燉、可炒、可煲湯、可即食等各類定型包裝產品,解決了消費者不會烹飪羊肉的難題。根據宜昌市“十四五”規劃目標,到2025年,全市優質畜牧產業鏈綜合產值要達到500億元,加工產值達到200億元,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
來源:農民日報
編輯: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