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18:05:32
豬咬尾的危害
任何不適的環境因素均可引起豬群的咬尾、咬耳現象,輕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有些豬還會咬耳朵或腹部。被咬傷部位如不及時處理治療,可引起傷口感染,造成關節紅腫、跛行、局部炎癥和組織壞死,胴體品質降低,甚至因治療不及時而死亡。
防治措施
豬的營養需求要滿足 豬咬尾癥發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飼喂日糧中營養失調,搭配不當,故應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供給全價配合飼料。發現有咬尾現象時,應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保證充足的飲水。
豬的組群要合理 從外地購進大批苗豬時,應把來源、體重、體質、毛色、性情等方面差異不大的豬組合在一圈飼養。如有因運輸中碰破皮等外傷的豬,應及時分開飼養,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
飼養密度要適宜 豬的飼養密度一般應根據圈舍大小而定,原則是以不擁擠、不影響生長和能正常采食飲水為宜。一般以每群飼養10頭~12頭為宜。
育肥仔豬應早去勢 育肥仔豬提早去勢不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體品質,還有利于避免因公母在一起相互爬胯而引發咬尾癥。
衛生環境條件要良好 豬對衛生環境很敏感,尤其是規模化養豬場,必須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以及溫度調控、糞便處理等一整套設備,使豬舍達到夏季能防暑降溫、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標準。
要定期驅蟲 在豬的一生中,應定期驅除體內寄生蟲2次到3次。同時要注意驅除體表虱、疥螨等。否則會因寄生蟲影響而導致咬尾癥的發生。
單獨飼養有惡癖的豬 豬咬尾癥的發生常因個別好斗的豬引起。因此,如在圈中發現有咬尾惡癖的豬時,應及時從豬群中挑出單獨飼養。
藥物外用或內服 對存在輕微咬尾現象的豬群,可采用白酒或汽油稀釋后對豬群進行1次~2次噴霧,能起到有效控制;對被咬傷的豬應及時用高錳酸鉀液清洗傷口,并涂上碘酊以防止傷口感染,咬傷嚴重的可用抗生素治療。(李尹晨)
來源:陜西農村報
編輯: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