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 11:01:00
“科技壯苗”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組織專家深入間地頭,開展多形式的技術培訓和服務指導,為我省小麥促弱轉壯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全省一二類苗已超過七成,苗情轉化成效明顯,為奪取夏糧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關中灌區小麥已進入拔節期,旱地小麥已進入起身期,小麥快速生長,對水肥反應最為敏感。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根據近期苗情群體和個體情況,結合生育進程、病蟲草害等情況,提出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不同區域小麥田間管理意見。
(一)關中灌區技術措施
1、防病防蟲。近期關中中部部分地方發現了條銹病發病中心,同時紋枯病、莖基腐等普遍發生,黃花葉病毒病等也有零星發現。金針蟲危害也有,為此加強病、蟲害防治十分重要。拔節期防治。
堅持“帶藥偵查,打點保面,封鎖菌源”策略,對零星發生區半徑50-200米范圍內麥田全田噴藥防治,做到“發現一點、防治一片”,開展早春“阻截菌源壓基數”行動,關中中西部在3月下旬盡早對常發重發區域完成應急防控,壓低菌源基數、阻截病害東擴。防治藥劑可用戊唑醇、三唑酮、丙環唑、氟硅唑等三唑類藥劑+柔脂通滲透劑葉面噴霧,兼防小麥莖基腐病。孕穗期防治。開展中期“全面普防控流行”行動,前移防治關口,在發生初期,按照“分時分區防控,從南往北依次普防控流行”的防控要求,重點區域組織專業化防治隊伍實施普防,一般區域廣泛發動農民群眾開展全面防控,遏制病害流行。可選用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等三唑類藥劑+柔脂通滲透劑全田進行葉面噴霧。抽穗到揚花期防治。
全面實施“一噴多防”技術,一次用藥“防病治蟲防早衰”,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因病因蟲制宜,分區分類治理。灌區以條銹病、麥穗蚜、赤霉病為主,兼治吸漿蟲、白粉病,旱地以條銹病和麥穗蚜為主,兼治白粉病。常用藥肥有三唑酮、戊唑醇、多菌靈、吡蟲啉、啶蟲脒、毒死蜱、氰烯菌酯、烯肟多菌靈、磷酸二氫鉀+柔脂通滲透劑進行葉面噴施。不同作用機理藥劑合理輪用與混配,避免長期、單一使用同一藥劑。在小麥中后期噴藥,畝用水量應適當加大。
2、預防倒春寒。一是低溫來臨前進行灌水,可有效減輕凍害程度,結合灌水畝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可顯著減輕凍害對小麥的影響。二是葉面噴施以海洋寡糖為主要成分的抗凍劑+殺菌劑+營養型調節劑+柔脂通滲透劑,可有效預防倒春寒凍害。三是追肥。二類苗拔節期畝追施尿素4-5公斤,三類苗拔節期畝追施尿素5-8公斤。四是控旺。基部第一節間長度≥3cm時用15%多效唑30-50克/畝+10-15ml/畝柔脂通滲透劑葉片噴施控旺。
(二)旱地技術措施
1、趁降雨追施肥料。旱地正處在返青期到起身期的麥田畝追施二銨5公斤+尿素5公斤,處于拔節期的麥田,暫時不追肥。
2、預防倒春寒。葉面噴施以海洋寡糖為主要成分的調節劑+殺菌劑+10-15ml/畝柔脂通滲透劑,可預防倒春寒凍害。
3、化學除草。化學除草技術要注意化除時間、用藥濃度、用藥時間、噴藥方式。單純闊葉雜草發生田塊,可選用9%雙氟·唑草酮懸乳劑18-20ml/畝,或50克/升雙氟磺草胺懸浮劑5ml/畝 + 10%唑草酮可濕性粉劑10克/畝,或10%唑草酮可濕性粉劑18-20克/畝;10%芐嘧磺隆可濕性粉劑30克/畝+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40ml/畝;闊葉雜草與禾本科雜草混發田塊,可選用8%雙氟·二磺·炔可分散油懸浮劑60ml/畝+ 激健(或潤飛)增效劑1000倍液,或6%雙氟·二磺可分散油懸浮劑17ml/畝進行防除。依據產品噴施要求及噴施方式兌水噴霧。
4、病蟲害預防。措施參考灌區病蟲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