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15:24:04
近年來,吳忠市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把鄉土人才隊伍挖出來、聚起來、強起來,讓人口變人才,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同時,引導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創辦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培養奶牛養殖能手吳義明、黃花菜種植大戶蘇海亮等致富帶頭人2670人……通過多措并舉,激活了鄉土人才成長的“一池春水”。
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說到鄉土人才,他們有的是摸爬滾打出來的種田高手、養殖能手,有的是生于斯、長于斯的農民企業家,還有的是匠心傳承、身懷絕技的民間手藝人。和外來人才相比,他們來自民間、成長于鄉野,對農村有深厚感情,實踐經驗更接地氣、也易推廣,容易獲得群眾信賴、鼓舞群眾信心,能成為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也是當下鄉村振興急切需要的。吳忠市的實踐充分證明,對于有一技之長的鄉土人才,要有不拘一格接收吸納的勇氣和魄力,如此,方能充盈人才“蓄水池”,讓鄉土人才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寶貴資源。
俗話說,栽得梧桐樹,自有金鳳棲。鄉村的氛圍越濃、環境越好、舞臺越大,鄉土人才越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個地方只要有愛才敬才、惜才用才的濃厚氛圍,就能吸引大多數有志之士“家燕歸巢”,自覺回家鄉、建故鄉。有鑒于此,各地也應不斷探索激勵機制,優化鄉土人才干事創業環境,提供鄉村振興廣闊舞臺,使鄉土人才更有干勁、更有激情,讓更多“土專家”“田秀才”能脫穎而出,達到“人人盡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風貌,不斷提高鄉土人才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真正讓他們留得下、用得好,為鄉村振興賦能、為改革發展添彩!(尉遲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