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1 09:17:00
“我們的香豬是散養在山里的,吃的是玉米蔬菜等,要認養的朋友請撥打屏幕下方的電話……”這幾天,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鹿山街道浦橋村村民史祁巍一有空,便來到合作社里的生態養殖場,拿著手機直播。“我們準備了800頭豬仔,現在已經有近50戶村民加入到了養豬隊伍中,其中有100多頭已被客戶認養。”
史祁巍是一名退伍軍人,回鄉后他承包土地帶領村民一起種植果蔬,后來又開起生鮮超市,幫助村民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10年來,他一直致力于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如今,他又在村邊承包了150畝山林,當起了“豬倌”。
“當時豬肉銷路不暢,史祁巍找到我合作,通過‘認養’和‘代養’模式,既能解決銷路問題,還能幫助村民增加一筆可觀的收入。”養殖場負責人錢繼忠說,客戶通過網絡直播,或者到現場來認養一只豬仔,平均5000元一只,再由合作社或者村民代替養殖,不需要自己操心,養足一年到60公斤重后,合作社宰殺、分割后再郵寄到顧客手里。“認養的豬仔,耳朵上會被打上‘身份證’。”
“認養的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連接我們豬場內的監控設備,查看豬的飼養、活動等情況。”史祁巍邊說邊拿出手機調出視頻畫面,向記者介紹豬場內的情況。村民商巖育得知合作社“云養豬”的消息后,第一時間代養了10只豬仔。他說,合作社統一安排農戶代養,輔導飼養,并負責銷售,如果到年底全部賣出,除去給合作社的豬仔成本,他一年可增收3萬多元。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