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 15:15:26
拍照、填數、上傳,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面積、產量、產值一個不落,有圖有數據,北京市張家灣鎮陸辛莊村會計趙娟生兩分鐘就完成了一個大棚蒿子稈的統計填報工作。隨后,他還用手機中的App熟練地對著大棚內的一片小白菜拍照,繼續填數、上傳。
“我們村種的多是葉類快菜,一個多月就能收獲,蔬菜統計這活兒得勤跑著點兒。”趙娟生說,村里種了40多畝大棚蔬菜,以往需要先到地里填一圈紙質報表,回到辦公室輸入電腦,再上傳,統計一圈下來得四五個小時,自從用上這個“蔬菜種植調查”App,一個小時就能完事兒,大大節約了時間。
目前,北京市率先在通州區和大興區嘗試了蔬菜遙感試點工作。據了解,北京市統計局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結合地面人工調查App,分批次在北京各個涉農區開展蔬菜統計遙感調查試點工作。與糧食作物統計相比較,蔬菜由于自身種類繁雜,而且各種蔬菜生長周期不一,在實際統計中會遇到很多數據質量方面問題,而衛星遙感技術的使用和地面人工調查APP的推廣,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通州區經濟社會調查隊副隊長楊照亮說:“移動終端設備具有定位功能,能確保企業實際深入地塊、實地踩點填報,確保填報數據準確。同時,基于衛星拍攝的遙感影像,能夠對企業上報數據進行有效監管,對上報地塊位置、播種面積等關鍵信息與遙感圖斑不符的,能及時給予糾偏報錯。采集方式由室內電腦填報,轉變為室外移動終端填報,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不僅數據質量提高了,而且基層人員的壓力也減輕了不少,大家普遍對于‘遙感+信息化’這套新的蔬菜統計調查方法評價很高。”
“運用衛星遙感技術獲得北京市蔬菜可種植區域信息,基層統計人員和企業填報人員在此基礎上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數據采集,即可獲得本市蔬菜種植地塊點位空間分布和相關統計數據。”北京市統計局農村統計處相關負責人說。如同來自天空中的一雙眼睛一樣,衛星遙感監測技術通過實時監測,使得蔬菜統計數據質量更加準確,也為保障首都“菜籃子”工程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