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09:52:00
春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檢查現場采樣。 資料圖
他們是動物疫病的監測者,火眼金睛查問切脈,源頭防控動物疫病,守護萬千動物健康。
他們是食品安全的守衛者,全鏈條的檢疫監管網絡、超嚴格的屠宰管理條例,讓風險隱患無處遁形。
他們是全能的行業保護者,動物防疫、衛生監督、畜禽屠宰監管,他們用專業維護畜牧產業健康發展。
2021年,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以下簡稱疫控中心)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的統一部署下,扎實開展動物疫病防控、動物衛生監督指導及畜禽屠宰技術支撐等各項工作,全方位促進動物疫病防控向全鏈條、綜合防控轉型,為維護養殖業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物安全貢獻力量。
控制傳染源
抓細動物疫病監測 抓緊動物疫情應急處置 抓實動物疫病凈化
動物疫病監測是疫情預判預警的重要手段,也是維護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疫控中心始終堅持不懈抓好動物疫病監測工作,不斷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通過有效途徑廣泛收集信息,及時發現傳播源,防范疫病風險。
疫控中心發揮專業優勢,組織各地各級動物疫控機構,24小時值守動物疫情快報、具體實施非洲豬瘟疫情排查、國家動物疫病主動監測等工作。2021年,共完成非洲豬瘟、牛結節性皮膚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等動物疫情快報、續報、終報203份;針對非洲豬瘟實行日報信息排查,全年累計完成生豬排查198.05億頭次、養殖場5.73億場次。
在動物疫病主動監測方面,2021年共組織各級疫控機構在44.8萬個場點累計監測樣品2889.6萬份,統計分析17種主要動物疫病監測數據和119種法定報告動物疫病信息,形成監測分析報告。持續開展種畜禽場主要動物疫病監測,對204個種畜禽場24293份病原學樣品和58426份血清學樣品開展檢測,對我國種群禽流感、口蹄疫、布魯氏菌病、非洲豬瘟等16種畜禽主要疫病的流行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形成監測報告,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持。同時為了提升動物疫病監測報告信息質量,疫控中心赴西藏、浙江、山東等地開展動物疫病信息報告專題培訓。疫控中心疫情監測處處長邴國霞表示:“目前,除西藏外,全國各省上報疫病單位比例均已達到100%,西藏由50%提升到81%。”
在非洲豬瘟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以來,疫控中心嚴格執行4個“24小時”和1個“1小時”制度,始終保持對非洲豬瘟疫情的高度警惕和處置能力。2021年,全國共報告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5起,撲殺生豬0.45萬頭,與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頭兩年2018年、2019年相比,疫情報告數與撲殺生豬數均大幅下降。
“我們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為做好動物疫情預判預警提供信息保障,做到崗位不缺人、責任不脫節。同時建立了完善的疫情報告機制,做到有疫必報,有報必查,即時報告,果斷處置,不留隱患。”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處處長熊聃介紹說,2021年湖南查獲流通環節非洲豬瘟疫情2起,均已按照要求及時處置。
動物疫病凈化實現了動物疫病的源頭控制,是維護養殖業安全、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手段。2021年,疫控中心全面總結凈化項目實施8年以來的經驗和成果,推動出臺《農業農村部關于推進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意見》,動物疫病凈化正式由項目上升為行業政策。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發文公布了第一批55家國家級動物疫病凈化場,養殖環節生物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切斷傳播途徑
信息化檢疫監管網絡全鏈排查 屠宰監管把住消費關口
動物檢疫是貫通養殖、屠宰、消費全鏈條的重要內容,全鏈條、信息化的檢疫監管手段不僅提升動物檢疫效能,還能提升動物疫病防控監管效率。
在湖北省宜昌市家家有畜牧有限責任公司里,記者看到一名獸醫正拿著手機,通過“牧運通”手機APP上傳一批生豬的申報信息,其中包含完整的生產、免疫、檢疫記錄等。
“我們緊扣檢疫申報環節上連養殖場戶、下連動物經紀人的重要節點作用,采取官方獸醫在‘牧運通’手機APP上審核資料與受理檢疫申報同步的方式,實行電子養殖檔案信息和檢疫申報信息一體化管理,實現了生豬免疫和檢疫申報結合管理。”宜昌市畜牧獸醫中心黨組書記沈洪學說,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向宜昌市推廣了“牧運通”手機APP,宜昌市利用“牧運通”手機APP對生豬運輸車輛的運行軌跡進行全程監控,實現了產地檢疫和運輸監管結合管理的目的。
檢疫證明電子出證提高了養殖、屠宰、流通等從業人員工作效率,受到大眾廣泛認可,疫控中心指導各地不斷推動檢疫證明電子出證工作。疫控中心動物衛生監督指導處處長徐一表示:“目前,各省內流通畜禽電子出證(B證)率接近100%,同時指導部分地區探索無紙化出具檢疫證明。截至2021年底,共有江蘇、山東、上海等17個省市加入無紙化出具檢疫證明(B證)試點工作,不斷提升服務便民化水平,推動畜禽調運全過程監管。”
屠宰環節是畜禽產品進入市場前的最后一道關卡,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舌尖上的健康。2021年6月,新修訂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發布,為做好新《條例》的宣傳貫徹落實工作,疫控中心編撰專家解讀,編印《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理解與適用》,設計制作宣傳海報和系列掛圖共計1.2萬余套發放各地,組織舉辦全國畜禽屠宰法規規章培訓,有效提升地方生豬屠宰行業監管水平。
2021年,疫控中心繼續做好生豬屠宰企業資格復核工作,確保生豬屠宰“兩項制度”落實,疫控中心屠宰事務處處長張杰表示:“2021年,共完成11批次824家屠宰企業的資格核實,目前全國合法合規生豬屠宰企業共5531家。”同時,協助開展畜禽屠宰環節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配合完成生豬屠宰企業行業監管督查和屠宰企業安全生產情況督導。為深入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創建工作,疫控中心印發了《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示范項目(生豬屠宰標準化建設)建設指南》,指導各地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建設的示范創建工作,推動屠宰行業高質量發展。
保護易感動物
堅持抓好基礎免疫 強化體系技術指導
強制免疫是我國現行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我國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魯氏菌病和棘球呦病實施強制免疫策略。
政策實施以來,疫控中心每年協助開展春、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情況檢查,評估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免疫效果,年均采樣、檢測畜禽血液樣品1.2萬余份。近年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群體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免疫抗體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為確保重大動物疫情總體平穩打下堅實基礎。
為推進強制免疫機制改革,2020—2021年,在河北、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云南、寧夏等10個省區規模養殖場戶開展深入推進“先打后補”改革試點。疫控中心積極開展養殖環節疫苗使用效果跟蹤監測和評價,支撐“先打后補”政策落地實施。目前,全國各地深入推進“先打后補”,取得積極成效。
“2021年,山東省率先全面推進強制免疫‘先打后補’,全面推行養殖場戶自購自免。為了政策能夠落地落實,山東省放開了強制免疫疫苗經營渠道,養殖場戶能夠直接從獸藥經營企業購買強免疫苗,同時鼓勵免疫社會化服務產業發展,簡化免疫補助發放流程,開發建設強制免疫信息化管理平臺。”山東省畜牧獸醫局防疫處處長張文娟介紹說,如今山東省已經建立起富有活力、高效規范、監管有力的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實施機制。
此外,加強技術指導也是提升行業疫病防控、衛生監督和屠宰行業監管能力的重要手段。據統計,疫控中心全年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共舉辦22個培訓班,覆蓋中心主要業務工作,累計培訓動物防疫、衛生監督、畜禽屠宰監管人員50余萬人次。其中,為提高中小規模場非洲豬瘟防控能力,疫控中心借助遠程培訓系統,舉辦非洲豬瘟防控技術大講堂,邀請專家就非洲豬瘟病毒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中小規模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及養殖場消毒技術等內容進行培訓,受眾達16.27萬人次,有效提升了獸醫隊伍素質和養殖場生物安全水平。根據疫情形勢變化,組織起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趨勢及防控建議,及時編印春季、汛期、秋冬季、雪災期間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指南,印發各地指導防控工作。出版《人畜共患病防控“你問我答”系列叢書》等技術書籍,開展狂犬病科普中國行活動,提升養殖者、消費者、防疫人員等各類人群動物疫病防控意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