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10:44:25
“去年,我們對甘孜、阿壩、涼山、廣元、達州等地480群樣本16個中蜂遺傳資源進行采樣,收集得榮中蜂、巴塘中蜂、雅江中蜂、盆地中蜂62群,進行了生產性能初步研究……”這是近日記者從省“十四五”中蜂育種攻關項目2021年度工作總結會上獲得的數據。
省蜂業管理站站長舒長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中蜂遺傳資源利用不充分、蜜蜂良種繁育體系不完善等“短板”,我省蜂業專家立足“高產中蜂育種材料和方法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項目,對多地中蜂遺傳資源進行“地毯式摸底”的同時,開展中蜂種質資源特性研究與育種新材料創制、高產中蜂健康高效飼養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等專題研究,目前已初見成效。
基本摸清中蜂遺傳資源家底
按照165萬群的養蜂規模和全國最多的中蜂遺傳資源類型來說,我省是名副其實的養蜂大省、全國第一中蜂遺傳資源大省,但與蜜蜂產業強省始終有一定距離,中蜂遺傳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川創新團隊蜜蜂崗位專家、四川農業大學副教授楊明顯表示,“補短板”工作通俗來說分為兩大板塊,一個是“知道有什么”,即搞清楚四川省內究竟有哪些中蜂遺傳資源,一個是“知道怎么用”,即研究出如何利用這些中蜂遺傳資源特殊性狀,以提高生產效益。
在“知道有什么”方面,2021年我省開展了中蜂資源研究與回收工作,對阿壩、甘孜、涼山、廣元、達州等地16個中蜂遺傳資源進行采樣工作,累計采集樣本480群;收集得榮中蜂、巴塘中蜂、雅江中蜂、盆地中蜂62群,進行了原產地性能測定等生產性能初步研究,基本摸清我省中蜂遺傳資源“家底”。
“這不代表此項工作已經完成。”省蜂業管理站高級畜牧師賴康說,今后還將繼續對馬爾康市、青川縣、萬源市、得榮縣、雅江縣、古藺縣、德昌縣、巴塘縣、邛崍市等9個地區不同生態類型中蜂遺傳資源,實施更深入的挖掘和保護。
巴塘中蜂雜交后代最不怕冷
最近這段時間氣溫持續走低,蜂農們都知道,這個時候,蜜蜂的活躍度會大大降低。但是在冬季,仍有草莓、枇杷等作物需要蜜蜂授粉。選育抗寒性較好、適應能力強、生產性能好的中蜂品系,一直是省內蜂業專家努力的目標。
相比“嬌氣怕冷”、一旦氣溫低于14攝氏度就“搞罷工”的西蜂,去年專家在川內各地觀察到的阿壩中蜂、得榮中蜂、巴塘中蜂、雅江中蜂就顯得更加“吃苦耐勞”,有的中蜂在7-8攝氏度左右的天氣依然能外出采蜜粉,在抗寒性方面給養殖戶帶來了很大的驚喜。
以這幾種中蜂為母本、盆地中蜂為父本,楊明顯教授團隊通過人工授精等多種育種方法,開展了雜交試驗,不僅對幾種中蜂雜交后代的貯蜜量、采粉量、育子情況有了初步了解,還發現巴塘中蜂的雜交后代最不怕冷。
抗寒性研究只是我省蜂業科研工作者育種攻關眾多方向中的一個。目前,他們從分子水平對中蜂遺傳資源的生物學、生產性能進行深入研究,力求篩選更多重要功能基因,加強育種新技術、新材料的創制,以選育適應能力強、生產性能好的中蜂品系。
率先開發蜜蜂育種軟件系統
家底摸了,雜交試驗做了,四川全省中蜂資源形態和生產性能數據庫的構建,便有了翔實的基礎數據支撐。此外,省內蜂業專家團隊還突破性地提出了形態學、生物學特性、經濟性狀與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中蜂遺傳資源評價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蜜蜂種質資源評價、選擇、系譜記錄等系列蜜蜂育種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推進方面,四川率先研發設計出了蜜蜂育種軟件系統。點開系統頁面,各項育種關鍵數據清晰可見、一目了然。該系統預計將在今年免費提供給我省蜜蜂育種攻關科研人員使用,幫助減輕育種工作量。
“種子是農牧業‘芯片’,蜜蜂良種是蜂產業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要素。”舒長斌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我省將繼續依托中蜂育種攻關項目,加強我省中蜂遺傳資源調查、研究和保護工作,助力我省蜜蜂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促進全省蜂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