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 14:57:09
方寸間牽動千萬戶。如何推動農村改廁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民生大事。在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全國氣候生態環境千差萬別,經濟生活水平也是千差萬別,怎么能用一種改廁方法?”總書記的話直指改廁工作推進方式的關鍵要害:不能套用一種方式、盲目“一刀切”,而要充分尊重每村每戶的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確保干一處成一處。
改廁事小,干好卻有大學問,因此稱得上“革命”。廁所革命,不是簡單建個廁所,解決有無問題,而是要建起來、用得住,解決家家戶戶農民日常如廁實際使用問題。早在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張北縣考察時,就為村里的規劃支起了招:“改廁問題也要科學設計。”“科學”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農村的實際是什么樣,就要建什么樣的廁所,不能照搬城里的模式,也不能原封不動照抄別地的方案。
一地有一地的實際。這里的“實際”包括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經濟水平、風俗習慣等。比如,城里人口居住集中,地下管網鋪設成熟,農村多為散居,人口密度小,尤其在山區,戶與戶之間距離更遠,而且地下管網設施欠缺。農村改廁如果套用城里的模式,就會造成成本費用高,地方建不起、農民用不住等問題。此外,南方和北方、平原和山區、干旱缺水和水資源豐沛地區的實際情況也不同。如果把改廁簡單等同于旱廁改水廁,就會出現廁所建成了,農民卻用不了或者用不起,最后只能棄用的尷尬局面。
針對這些不顧實際的亂建廁所行為,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一些地方浮皮潦草、浮光掠影,造成大量廁所存在嚴重問題,所以我多次作出批示。”一方面,他諄諄囑咐:“求好不求快,堅決反對勞民傷財、搞形式擺樣子。”另一方面,他嚴厲指出:“不作為對黨和國家工作有危害,但有時亂作為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只求數字政績、不求建成實效的亂建廁所行為就是典型的“亂作為”,不僅解決不了農民的實際問題,還造成人財物的大量浪費。
解決問題的根子在于樹立起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的正確政績觀。只有尊重農民意愿,從農民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把廁所改好。眼睛不只盯著漂亮的外觀,而是更加注重廁所質量過不過硬、好不好用、能不能用;功夫不只下在建成廁所上,而是更加關注后續糞污處理技術是否過關、排污清理保障能否跟得上;衡量標準不只是像城里的沖水馬桶一樣干凈,而是以更科學的考量決定宜水則水、宜旱則旱。
廁所改不改關乎文明,好不好關乎民生。農村改廁需下細功夫、打硬仗。從一切為了農民的初心出發,才能始終把農民愿不愿意、滿不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做到因村施策、因戶施策,真正把改廁這件好事辦好,切實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