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 11:02:10
客茶谷是紫金縣茶葉產業園的核心示范區,每逢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牛鼻子”,各地政府是廣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園長”。在推動新一輪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之際,南方農村報隆重推出“園長訪談”,通過專訪廣東各地政府相關負責人,推廣先進做法和成熟經驗,助力各地產業園跑出“加速度”。一座座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棵棵茶樹,一個個茶園,正鋪就一條前景廣闊的鄉村振興之路。河源市紫金縣茶葉產業園是2018年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產業園建設為突破口,紫金縣舉全縣之力推動茶產業快速發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茶產業實現由弱變強的根本性轉變,走出產業園建設的“紫金經驗”。
產業園的建設,帶動紫金縣茶葉種植面積、茶產業綜合產值分別由創建前的2萬畝、6.6億元增加到6萬畝、10.06億元;帶動全縣103個行政村、4305戶農戶種植茶葉,吸收扶貧資金超過8000萬元,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近2萬人。2020年產業園內農民可支配收入20211元,高于縣內周邊地區30%以上。
產業園推動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有哪些“茶道”?紫金縣縣長鄧紅衛接受了南方農村報記者專訪。
發揮區域優勢
實施產業化經營
南方農村報:如何認識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意義?為何選擇將“茶”作為產業園建設的主導產業?
鄧紅衛:省委、省政府做出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重大決策,意義非常重大,這是廣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產業興旺的重要平臺,是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創新舉措,也是富民興村的重要渠道。
2018年,紫金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茶葉作為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優勢:
一是生態優勢。紫金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AQI)99%以上,全年無酸雨,水質常年達到國家II級標準以上,森林覆蓋率達76.7%,優越生態環境為紫金蟬茶生長提供了完美環境,是種植茶葉的天堂。
二是歷史優勢。紫金種植茶葉有近700年歷史,種植茶葉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種植技術非常嫻熟,加工工藝非常獨特。
三是區位優勢。紫金與我國重要茶葉主產區臺灣阿里山、云南普洱市同屬北回歸線緯度區,這里是茶葉生長的黃金緯度帶,非常適合種植高山茶。
四是市場優勢。紫金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到惠州市車程半個多小時、到深圳市一個多小時,與大灣區市場非常接近。有利于我縣茶產業全面對接融入大灣區市場,利用大灣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擴大紫金茶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力。
當前,園內茶葉主導產業發展全力加速。園內現擁有千畝以上茶葉基地5個,百畝以上茶葉基地43個。集聚了茶葉類龍頭企業21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90家,全面引領產業發展加速;各功能板塊布局合理、相對集中、連接緊密,茶葉產業已成為省內特色明顯、競爭優勢突出,產業影響力、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優勢產業之一。2020年,紫金被授予“中國茶業百強縣”。
形成區域品牌
規模產值創新高
南方農村報:紫金縣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后,取得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成效?有哪些突出的經驗做法?
鄧紅衛:我們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五個加快”。
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茶葉種植規模從建園前2萬畝增加到近6萬畝,極大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縣農業總產值從2017年同比增長4.4%,提速到今年同比增長13.4%,增長速度比2017年增長2倍多,增長速度創十年來新高。
加快了區域品牌效應形成。通過發展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紫金縣被評為“中國茶業百強縣”,“紫金蟬茶”相繼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產品”、“粵字號”農產品百縣百品縣域公用品牌優秀品牌、“粵港澳大灣區最受消費者喜愛區域公共品牌”。紫金蟬茶在“廣東十大好春茶”“廣東十大茗茶”評比中近四年獲獎總數量在參評縣(市區)當中排名全省第一。通過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紫金蟬茶”實現了異軍突起。
加快了三產融合。產業園內主要的茶葉種植基地,基本上都是茶旅結合綜合體。紫金茶葉主導產業生產、加工、物流、休閑等全產業鏈推進格局已基本形成,一二三產業實現融合發展,重點打造了紫金客茶谷、龍王綠茶旅基地、兆達農莊等多個茶旅綜合體等特色茶旅融合項目。園內適度規模經營水平較高,已建成能夠滿足加工原料需求的高標準規模化茶葉生產基地,形成了對二三產業的有力支撐,二產、一產產值比達到2.6:1。
客茶谷是紫金縣茶葉產業園的核心示范區,每逢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客茶谷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融合模式,解決和帶動了勞動就業人數3000多人,周邊的農莊也因客茶谷的發展增加收入。
客茶谷是紫金縣茶葉產業園的核心示范區,每逢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