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11:32:07
11月21日,僑鄉晉江安海溪邊自然村舉行首批鄉村振興成果展示。溪邊村幾年前還是貧困村,村民居住條件差,村里基礎設施薄弱,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2016年起,牽掛家鄉發展的全國政協常委、澳門福建同鄉總會會長、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先后兩次累計捐贈1.25億元,專項用于溪邊村新農村建設。在鄉賢公益捐資和當地黨政用心推進下,一攬子惠民工程和造血項目投用。村民住的是獨棟住宅,工作就在家門口,村里還有了美術館、生態公園、幼兒園、書屋等,堪比中心市區的功能配套,功在當代、利及千秋。溪邊村的前后巨變,給我們這樣一個生動而深刻的啟示——鄉村振興要善用鄉賢力量,讓懷有濃郁鄉情的他們,投身其中、大顯身手。
回望歷史,鄉賢自古就是鄉村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唐詩有云:“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對于游子們來說,無論人生起伏、時節流轉,都割舍不去情系桑梓、葉落歸根的情懷。從出發到歸來,這是許許多多游子人生的軌跡。回歸后的他們,用自己的人脈、閱歷、智慧、財富等,為鄉村輸送進步發展的養分,完成鄉村滋養鄉賢、鄉賢反哺鄉村的圓滿循環。哪怕扎根本土,他們也以鄉紳的角色發揮作用,被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梁漱溟肯定說“代表理性,主持教化,維持秩序。夫然后,若農、若工、若商始得安其居”。
放眼泉州,鄉土和鄉賢良性互動的典范樣本不勝枚舉。同樣在晉江安海,與許健康先生以其父名字命名建設書藏美術館,以其母親名字命名建設能琴公園的做法類似,恒安集團創始人許連捷很早就以其父親名義設立許書典公益慈善基金,以其母親名字命名建設安海淑惠中心幼兒園,將鄉情和孝義溫暖地鐫刻在大地上。在南安羅東鎮,鄉賢企業家侯昌財大手筆投資建設銀河新城、昌財學村;在安溪蓬萊鎮,鄉賢企業家柯希平,捐建公辦幼兒園,投資興建文旅綜合體項目,都豐富了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模式。
時間回溯更遠,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的蘇昌培,在家鄉永春仙嶺村倡建福建九九科技文化園。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高度肯定,并欣然題詞“堅持農村科技創新,拓展山區小康之路”。鄉賢的創新探索,讓大山深處的仙嶺村乃至永春縣突破傳統農業限制,走上科技服務“三農”的致富路。
鄉村振興善用鄉賢力量,也是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回應時代呼喚的勢在必行。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指出“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今年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鼓勵地方整合各領域外部人才成立鄉村振興顧問團,支持引導退休專家和干部服務鄉村振興。當政策的春風吹拂鄉村發展的沃土,我們不難發現,有情懷、有能力、有擔當,又有緊密鄉情鄉愁紐帶的鄉賢群體,是鄉村振興尤為寶貴的人才支撐。善用鄉賢資源,不僅將為鄉村振興引入活力源泉,提升視野格局,也讓鄉賢們實現回報家鄉、造福鄉鄰的價值和幸福。
讓我們從溪邊村的啟示中,溫故知新、再接再厲,拓展鄉賢外延,發揮鄉賢作用,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貢獻獨具特色優勢的泉州路徑、泉州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