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5 18:59:16
深秋一到,懂吃的嶺南老饕間紛紛念叨起了“秋風起,曬陳皮”,從院墻到街道,處處可見老鄉晾曬陳皮的簸箕。
在廣東江門市新會區的柑果園,工人們也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
八九月剛摘完小青柑,眼下正在采摘二黃柑,到12月,大紅柑也成熟了。
在其他果園柑果會被“剝皮吃肉”,在新會的果園里正相反,柑皮才是主角。這些柑皮陳化3年成了廣陳皮,為道地藥材,與新會柑同屬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當柑果與百里之外來自云南的普洱茶夢幻聯動,柑普茶就誕生了。
小青柑采摘時柑果還未成熟,正值柑果的“青春期”。
沖泡后啜上一口柑普茶,伴著花香、蜜香,和著木香,絲絲縷縷,鮮爽順滑,清甜甘醇。就是這一枚小小的柑普茶,撐起了新會柑茶品牌破百億的產業產值。
賈平凹先生說:“吃茶是品格的表現,是情操的表現,是在渾濁世事中清醒的表現。”老廣也常講“得閑飲茶”,早茶一飲就是半天。聊天吹水,茶文化對國人來說意義非凡。
尤其是中國幅員遼闊,一方水土養一方“茶”,城市的風物風味,盡在當地茶道之中。
一枚飽含風土味道的柑普茶誕生背后,不僅是一枚柑果的歷險,更是一群普通人的故事。
“一個月能收入一萬塊,知足了”
三山環抱,三水匯聚,新會獨特的地理條件造就了柑橘的優良品質和悠久歷史。新會柑橘在元代已有記載。在廣東新會,各種類型的茶產業公司有1800多家。
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鄉村農戶的生活狀態也在一朝一夕中發生改變。
游大叔是一名新會區珍珍柑場的長期工人,今年56歲,來自重慶。他已經在新會工作近10個年頭了,“包吃包住,一天干8個鐘頭,我和老伴每個月收入加起來有1萬塊錢,很知足。”靠著在基地的工作,他和老伴已經給兒女成家立業,現在全家都扎根在新會工作生活,徹底融入了這座滿是陳香的小城。
游大叔是千百農戶的縮影,在當地企業的幫助下,用一雙手把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作為龍頭企業之一的廣州市云鼎柑普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鼎柑普公司”),在新會區的珍珍柑場建立了120畝原料基地。不僅租用當地農戶的柑果園,聘用農民和居民,還對柑農提供種植技術指導,用統一規范化、科學化標準進行果園管理,包括日常施肥、灌溉、疏枝、防蟲防災等。
用心護理柑園的柑農。
除了自有的柑果園,云鼎柑普公司的柑普茶原料基地還有合作果園,惠及周圍十多個村莊。
在原料基地里,廠家經常會挑選一部分果農進行合作,提供柑果種植、施肥技術以及果園管理技術培訓,提升農戶的專業技能。廠家還會采購農戶的陳皮和原枝柑果作為柑普茶原料,讓農戶獲得農產品銷售收益。
這既推動了當地農戶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又保障了公司產品原料的品質,實現了公司與農戶的雙贏。
珍珍柑場的場長林成儉,管理這個柑果園基地已有11年。他介紹說,每畝柑果年純收入有2萬元。長期在這個基地工作的農戶有6人,都來自外地。碰上農忙時,還需要短期農戶的幫忙,通常二三十人,一忙要長達三四個月。
柑普茶的生產程序極其復雜,需要完成選果、洗果、挖果、攤晾、填茶、生曬、翻面、陳化等27道生產工序。
柑果的修剪整形貫穿整個生長期。
在這27道工序中,有很多環節都需要人工操作,尤其是全生曬這一過程,把生普和柑皮放到太陽底下去曬,每一顆柑普茶都要經歷至少20天的陽光生曬,邊曬邊陳化,每天需要手工翻曬兩三次,這就需要聘請大量農戶進行程序繁多的手工工作。
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所以在柑普茶的晾曬基地,婦女和老人才是主角。婦女、老人等留守人群通過參與柑普茶的崗前培訓,也能夠熟練掌握生產技術。
“當地多是五六十歲的留守人群。參與柑普制茶幾個月的工錢,就夠他們一年的開銷,不用再找兒女要錢了,老人家們很開心,這對維護家庭和諧很有幫助。從長遠來看,一個產業提升了農民收益,也將有力地助推鄉村振興進程。”廣東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李勇剛介紹說。
對于他們來說,參與制茶意義不只在于獲得一份工作,同時也提高了自我認同感和獲得感。想致富,不是只有在大城市打拼一條路。
小柑果,大產業,高效促進農民增收。
柑普茶不只惠及當地農戶。
在云南山區,大部分茶農沒有走出過大山,他們的茶品質很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正是通過新會的柑普茶,云南的這些好茶才得以走出大山,與新會的柑完美結合。
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的各個少數民族村落寨子,茶農學習了普洱茶種植管理、采摘標準和生產加工等技術知識,學會了如何管理原生態的古茶林、如何提高茶葉的生產品質,通過為柑普茶提供原料而實現了收入的增加。
風靡全國,茶香不怕巷子深
柑普茶不僅糅合了新會與云南的風土氣息,還融入嶺南的文化特色,成為頗具特色的時尚茶飲。經過多年的發展,柑普茶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從小眾產業,到區域品牌逐漸發展,再到全國知名產業,新會柑普茶產業正走在高速路上。
柑普茶產業不僅帶動起當地及周圍的農民就業,幫助農民提升勞動技能,更衍生出很多以陳皮為主的食品產業,帶動了茶產業鏈條上的多個產業,鋪設了柑普茶產業和原料生產基地的發展基礎。
柑果加普洱,竟成了財富密碼。
從2015年柑普茶大規模進入市場起,由于飲用功能、口感好,很快熱銷,推動了普洱茶產業和新會陳皮產業的發展。抗擊新冠疫情以來,對陳皮、茶葉、柑普茶的研究和應用,以及其健康養生作用的推廣,加上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養生需求,刺激了市場對陳皮、柑普茶產品的需求,也造就了陳皮及柑普茶市場的熱度。
市場的需求刺激產業的發展,新會柑和陳皮,撬動了一條規模龐大的產業鏈,已形成藥、食、茶、健、文旅、金融6大類超100種產品,2020年全產業產值超85億元,今年有望突破100億元,有效助力鄉村振興、農民致富。
2020年1月10日,中國農業品牌名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單正式發布,新會陳皮區域公用品牌入選榜單,品牌評估價值達98.21億元,品牌影響力指數達75.16。
盡管如此,柑普茶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局限。云鼎柑普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隨著柑普茶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大茶企競爭的愈加激烈,行業進入了品牌、原料、工藝、品質、包裝全面精細化競爭時代。為了實現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既需要品質保障,也需要產品創新,更需要規范標準。因此,柑普茶行業急需在柑普茶外形、加工工藝、品質、衛生安全上進行規范,建立統一標準,推動行業更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生曬工藝下的柑普茶皮色緋紅柔潤,香氣沉實。
目前大眾對柑普茶的認知停留在小青柑,且是較為低端的快消產品,品牌認知度不高。同時,柑普茶既有的健康養生價值、文化價值等還未得到廣泛認可,尚需挖掘。在這種情形下,柑普茶的銷售情況,就不如公眾更為熟知的一些茶葉品牌那么可觀。
如何讓大眾認知柑普茶,提升品牌認知度,進而拓展銷售渠道,任重道遠。
數字化助力 在助農銷售中培育新農人
事實上,這也是社會各界操心的事情。
在今年的農民豐收節上,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騰訊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借助平臺資源與能力,推動農產品品牌的數字化轉型,啟動“豐收好物”計劃。這一計劃由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騰訊公益、騰訊廣告、微信聯合發起,與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各地政府合作,以微信視頻號直播、廣告投放、創意設計、技術培訓等形式,向全國網友推薦各地優質農產品,共享豐收喜悅。
又是一年柑紅時。
在9月的農民豐收節嘉興會場現場,在“創益計劃”“夜聽劉筱”“微信派”3個微信視頻號直播間,“豐收好物”推薦官邀請多位農產品商家代表,共同講述農產品背后的故事。這其中,云鼎柑普公司作為具有嶺南特色的廣東柑普茶代表,就參與了“豐收好物”公益助農直播活動。
“柑普茶產業的發展當然依靠農民,但不是簡單地收幾斤茶葉和柑果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柑普產業研發的過程中,培育更多的新農人,壯大高素質農民的隊伍,這是柑普茶產業突出的社會價值。”華南農業大學茶學教授黃亞輝這樣評價,小小柑普茶產業,落實在千千萬萬的果農、茶農中,更落實在東西部協調發展的戰略進程中。
“當前的柑普茶產品主要面對中上收入群體,但銷售仍很局限。希望在銷售和品牌推廣力度上再逐步加強,讓柑普茶獲得更多的認知和認同。”云鼎柑普茶業公司董事長賴惠清談到目前柑普茶的銷售狀況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