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09:52:00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孫瑩
開欄的話
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機制,開展以生產托管為主的社會化服務,可以有效解決小農戶和農業生產的難題。
2021年10月15日,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座談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會議指出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為更好宣傳典型,我們開設專欄,分享一些好經驗好做法,以期為讀者提供借鑒。
“2017年以來,我區以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為抓手,大力培育服務主體,推動融合發展,組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聯盟,不斷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了農業生產托管高質量發展。”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委書記翟衛華驕傲地介紹。
集資源,托管聯盟顯優勢
為了更好地服務小農戶,2018年,屯留區依托35個農民合作社、2個農業龍頭企業,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縣級“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中心”,并分設農田、農技、生防服務組,圍繞耕種防收開展服務。
在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中心的輻射帶動下,屯留區的生產托管工作不斷完善。與之相配套,2020年5月,“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會”“糧食行業協會”相繼成立。“托管協會圍繞產前服務,為會員提供種子化肥等農資統購統銷、農機裝備提升融資等服務;糧食協會牽頭負責產后服務,完成產后糧食收購、儲藏、烘干運輸、銷售等服務,實現糧食不落地收購。”翟衛華說。
“一中心兩協會”進一步聯合,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聯盟組建成立,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得以完善。目前屯留全區托管面積達60萬畝,服務小農戶4.87萬戶,占到承包經營戶的84.5%。
聚要素,專業支持效益高
隨著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進一步發展,相應金融、保險的支持也要隨之跟上。“托管服務聯盟與銀行、農擔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創立‘聯盟+銀行+保險’服務模式。”翟衛華介紹,聯盟向銀行推薦客戶并出具推薦函,銀行統一對客戶進行受理、調查、上報審查審批,農擔公司批量授信,形成鏈式批量業務。2021年,郵儲、農行、建行、農商行已累計發放貸款2.44億元,解決了服務主體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托管服務聯盟還積極與太平洋保險公司山西分公司合作,創新全程托管玉米‘成本商業保險’產品和高粱全程托管‘完全成本保險’產品。”聯盟相關負責人說,玉米“成本商業保險”產品,地方財政承擔每畝19元的保費,服務主體承擔每畝23.5元的保費,就可享受每畝650公斤保底產量的保額。而高粱全程托管“完全成本保險”產品,服務主體每畝只需承擔30.5元的保費,就能享受每畝800元的保額,經營風險大大降低。
不僅如此,托管服務聯盟還建立了“農業生產托管大數據管理平臺”,將服務主體納入管理系統進行有效監管,提升了農業生產托管的信息化、規范化水平。
激活力,規范服務促提升
“托管服務聯盟架起了服務主體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橋梁,既把服務過程中的問題快速傳遞到政府決策過程之中,同時也把政府決策過程中的信息反饋給服務主體。”翟衛華進一步介紹。在各方努力下,《大力支持全區開展農業生產托管的指導意見》《農業生產托管資金管理辦法》出臺,區財政累計支持資金3400萬余元。同時,因地制宜推動托管服務從糧食作物玉米向經濟作物辣椒生產拓展,服務辣椒面積近5萬畝,占全區辣椒總面積的55.6%,撬動近3億元的社會資本投入托管服務。
不僅服務主體之間能進一步聯合融合,托管服務聯盟還促進了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與服務主體的深度合作。“畝均降低成本145元,畝均增產150公斤以上,農機作業效率提高了3-5倍,服務主體年均增收7萬元。”聯盟相關負責人說,通過聯盟搭建金融服務平臺,服務主體可獲得100元-100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貸款利率下降近60%;創新保險產品,實現托管服務主體零風險,促進了協同發展、互利共贏。
面對不同成員之間的利益矛盾和意見分歧,托管服務聯盟能夠發揮其組織優勢自我協商和化解,促進形成自覺、穩定的行業秩序。《農業生產托管“協會金融保險”管理辦法》《農業生產托管辦理流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地方標準》等一系列行業制度,保障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規范發展。
目前,托管服務聯盟的“一中心兩協會”共有187個會員單位、1326名成員,其中農民合作社103個、家庭農場6個、專業公司46個、個體經營戶32個,實現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零投訴,農戶服務滿意度90%以上,有力推動了農業生產托管高質高效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