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8 17:38:32
近年來,恩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個性鮮明的文明村、美麗鄉村、文化名村。各村因地制宜,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踏上鄉村振興之路。為進一步傳播恩平名村文化,展示恩平名村風采,中共恩平市委宣傳部、恩平市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恩平名村》系列專欄,今天推出第九期,為您介紹恩平市橫陂鎮藍田村。
恩平名村
橫陂鎮
- 藍田村 -
藍田村位于橫陂鎮南部,距橫陂圩鎮15公里。境內群山環抱,半丘陵地貌,偏沙土壤,總面積12.4平方公里。藍田村還是革命老村,村內的古城墻、古炮樓等歷史古物,記載著該村的歷史變遷,革命氣息濃厚,現有得勝樓和國祥樓雄據藍田山頂。藍田河起源于陽江市新洲鎮北桂,迂回穿山向東南經藍田、圍邊注入鎮海灣,全長20公里;河水由多路山泉匯聚而成,終年浩大,清澈甘洌。
近年來,橫陂鎮藍田村通過抓黨建、促發展、惠民生,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的“主動仗”,使得全村重新煥發新生,脫掉“軟弱渙散村”帽子,一躍進入全鎮的先進村之列,原來“臟亂差”的邊遠山區村,成功“變身”為有韻味有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在恩平市委和橫陂鎮黨委的指導下,近年來,藍田村切實加強村兩委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通過密切聯系群眾,多為群眾辦好事實事,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同時,上級部門先后到藍田村黨支部任第一書記開展駐村工作,通過支持村辦項目、強服務,為村民做好事實事,提高村“兩委”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號召力,增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把“后進村”變為“先進村”,村“兩委”班子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進一步樹立,黨心、民心進一步凝聚。
2019藍田村黨總支部被評為江門市先進黨組織。2020年11月被江門市委組織部評定為江門市基層黨建示范村。
特色產業“有奇招” 實現“集聚效應”
為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鎮黨委政府籌集資金180萬元與恩平市鎮海灣藍田青蟹養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橫陂鎮精準扶貧藍田青蟹養殖基地。
該基地分期建設高標準的咸水循環系統純生態養殖室內廠房,從而大大提高蟹的成活率和品質,達到高出產、高品質、高效益的目的。基地迅速產生了聚集效應,帶動周邊的漁民捕撈青蟹苗、沙蜆和編制蟹籠,形成了一條生產鏈,特色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現。目前橫陂鎮藍田青蟹扶貧養殖基地經歷了第三代技術變革——改造養殖盒結構,讓青蟹搬進“豪宅”、吹起“空調”;開發全新咸水循環系統,培育高檔品種,提升本地青蟹的品牌美譽度。2020年,藍田村成功入選首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青蟹專業村,產業龍頭逐步形成,打響了“藍田青蟹”品牌。
加強農電配套、道路硬底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藍田精準扶貧青蟹養基地因地制宜立足實際,立足特色,注重創新,發揮咸淡水養殖優勢,大力發展和扶持青蟹養殖項目,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創新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壯大產業扶貧項目,統籌扶貧資金,一方面可讓貧困戶入股獲得分紅;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聘請有意愿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基地工作,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堅定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為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奠定基礎。目前,受益貧困戶70戶,每年分紅資金近40萬元。并通過青蟹基地形成的生產鏈,帶動本村和周邊20多戶養殖戶及100多戶蟹苗捕撈戶的發展,人均年增收可達2萬元以上。
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藍田村聘請專業設計師駐點規劃深度挖掘,制定高質量建設發展規劃,確定以嶺南水鄉、沿海漁民文化特色思路,將傳統文化為藍田村鄉村振興建設植入靈魂,充分利用村民捐贈的青磚、石橋、鵝卵石用冷色調的灰色石材建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作為基本法則,用好本地的環境優勢,盡量保護老房子、古巷道、古城墻、古碉樓,能改少拆,能用不毀,保留原貌風格。同時,帶動村民轉變生活陋習,改造庭院景觀、凈化周邊環境。
依托現有5棵古榕樹,得勝樓和國祥樓雄等古碉樓,投入250萬元新建“藍田古樹公園”,對村落榕樹掛牌保護,保留古村落和鄉村風貌。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作為基本法則,用好本地的環境優勢,種植格桑花50畝,打造農業觀光景點,將臟亂差的池塘變成了魚翔淺底、戲水泛舟的美麗公園。數年間,藍田村已成功打造為恩平市鄉村游網紅目的地。2020年,橫陂鎮藍田村獲評2020年度江門市十大“網紅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