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蘇州95后農田里“開飛機”,為智慧農業插上翅膀

2021-10-16 08:45:00   

8月的蘇州驕陽似火,沿著蘇震桃公路一路向南,在吳江區西郊夏家斗村的一處稻田里,手持遙控的周進超,正熟練地操作著一架植保無人機。

從小跟著父母在田間地頭長大,這個“95后”小伙子對土地的感情深厚,當他從職業學校畢業,毅然決定回鄉時,身上的標簽也越來越多。

他是無人機飛手、是精品大米種植者,更是創業大賽的“常客”、是公司老板。

入職校 學農業

打定主意“生于農 歸于農”

帽子、長衣長褲,即便“裝備齊全”,周進超還是被曬得黝黑。記者調侃起膚色,這個22歲的大男孩憨厚地笑了笑,“最近這膚色都算白的了,前段時間忙著參加創業大賽,都沒機會來田里。”

1999年出生的周進超,2019年畢業于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園林技術專業。畢業不過短短2年,他一路參加各類創業大賽,一周前剛剛拿下省級創業大賽一等獎,正準備沖擊國家級創業大賽。

與此同時,他還創辦了自己的農業公司,業務范圍涉及蘇州多個鄉鎮超過3000畝地的無人機植保,更將太湖之中漫山島上近70畝的荒地,運用現代化種植技術,種出每斤36元的有機大米,而且賣到脫銷。

在22歲的年紀,有這樣的“履歷”,周進超算得上是“人生贏家”。

時間被拉回7年前,15歲的周進超初中畢業,成績中等的他,面臨著就讀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的選擇。出生在吳中區臨湖鎮的他,父輩、祖輩都是農民,父母考慮著要讓孩子遠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原本想讓他進入普通高中就讀。

但周進超有自己的打算:“我想學習新型農業技術知識,讓我爸不要那么辛苦。”

打定主意的周進超,最終選擇進入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就讀,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加入了校團委新媒體中心,積極參加校內各項活動。

如今,即便周進超已經畢業數年,但蘇農院團委書記吳春花總是想起他剛入學時的樣子。

“他剛進團委做學生干事的時候,見到每一位老師,都是90度鞠躬打招呼,我們一下子就記住這個特別懂禮貌的小伙子。”

懂禮貌、勤奮、好學,是吳春花對周進超的初印象。更讓一眾老師欣賞的是,這個孩子從入校起,就懷抱著“生于農,學于農,畢業還要歸于農”的決心。

但起初,周進超只是想著“子承父業”,學習一些最新的農業知識,畢業后回去幫父親打理農田,但吳春花一直鼓勵周進超,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們鼓勵他要轉變傳統農業的思路,將自家農業打造出品牌,而他自己,就可以成為最好的代言人。”

吳春花說,看著如今在一次次的創業大賽中,表達流利順暢的周進超,很難想象,剛進農校時的他十分靦腆,在公開場合也放不開,于是團委就讓他負責組織活動,不斷鍛煉他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也讓周進超越發成熟干練。

上得了天 下得了地

扎根農業 大有作為

畢業后,周進超首先把目光瞄準了精品種植。位于太湖之中的沖山村漫山島,四面環湖、絕美的生態環境,以漁業和農業為主。由于交通不便,島上原有的近70畝耕地,也因此長期荒廢。得知這一消息,周進超通過流轉承包了70畝地,把這塊地變成了自己的“創業場”。

那時候的周進超,每天清晨5:30出門下地,查看田間大米的最新長勢,趕上農忙時,更要頂著40度的高溫勞作。不僅如此,周進超還去跑各種農業展會,一遍遍費盡口舌,現場推介自家大米。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20年,漫山島上種出的大米不僅在蘇州市拿下了蘇州大米“好農”種好米金獎,更是賣出了每斤36元的市場高價!

周進超想起在校時老師的叮囑,不僅要勤勤懇懇種大米,更要想辦法把品牌打響。

很多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畢業5年內的學生也可以參與,周進超抓住這個機會,和母校的師弟師妹們組團,一次次殺進了各類創業大賽的決賽,以“新農人”的形象為自己種的大米“代言”。因為已經有實實在在的產品,周進超一路過關斬將,即將沖擊國家級比賽。

與此同時,周進超如今過硬的無人機操作技術,也是在學校時的意外收獲。

周進超在校團委新媒體中心時,趕上學校采購第一架無人機,鼓勵學生們學習航拍。無人機買來的第二天,周進超和同學們去操場上試飛,卻操作不當,機器出現故障,需要送廠返修。

吳春花回憶,當時收到返修單時,自己心疼壞了,但還是“忍著”沒罵學生。“就想著給孩子們交學費了,我們后來也反復跟他們強調,一定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

也正是這種鼓勵,讓周進超越發鉆研起無人機操作,隨后,他又自學了植保機的使用,考取“駕照”。

周進超告訴記者,無人機的飛行蹤跡、停留時間、藥物噴灑量等各項指標都要有精準控制。為了實現最佳的作業效果,他一直在不斷實踐,苦練技術。

“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觸時的失誤,讓我認識到,每次使用都要謹慎認真。”

就在去年,憑借過硬的技術,他還獲得了央視超級新農人挑戰獎。如今的他是一名職業無人機“飛手”,而他的出現,也真正改變了很多農場的管理方式。

周進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本人工打藥,一個人一天的工作量也只有10畝。而如今使用無人機,他一個人就能完成近800畝地的作業量。

“我從小就跟著父親在田里干活,對田地一直有著特殊的情感,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對農業產生一些些改變。”現在的周進超只想著,拉更多的年輕人“入伙”。

“現代農業和智慧化農業時代的到來,讓我越來越有干勁!農業未來可期,大有可為!”

江蘇省第一個家庭農場主于永軍、無人機“飛人”周進超都是我們學校培養出的優秀學生代表,作為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直屬的高職院校,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學生的培養方式。

為了增強職業教育人才供給的適應性,我們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專業集群作為關鍵支撐、把三教改革作為重要動力、把校企合作作為基本路徑、把建立質量診斷體系作為評判標尺,不斷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如今農村勞動力短缺,農業要高質、高效,農村要宜業、宜居,農民要富裕、富足,這個任務由誰來完成? 關鍵還是需要一大批技術技能人才。

我們培養的學生去到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活躍在廣闊的農村田地,帶去智慧化、現代化的農業理念,為實現鄉村振興揮灑汗水,貢獻智慧!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