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18:54:32
13日記者獲悉,在浙江臺州玉環漩門三期的晶科光伏發電站內有一塊海涂鹽堿地,經過多年艱苦探索,海涂鹽堿地內連續3年種植水菱角成活,這解決了海涂鹽堿地種活淡水水生蔬菜這一世界性難題,標志著該項技術獲得了成功。
近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專家以及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來到該海涂鹽堿地內,仔細觀察水菱角的長勢。
“我們通過多年考察,判斷這個技術是成功的,而且給農業生產,特別是水生作物生產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和新模式,值得進一步推廣。”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郭得平表示,漩門三期是海涂鹽堿地,土壤和水里的鹽分含量較高,種植淡水水生蔬菜是一個艱難的挑戰,能連續3年種植成功非常不容易。
一直以來,玉環相關部門一直在思考如何盤活利用好漩門三期的晶科光伏發電站土地。2017年,玉環綠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晶科能源”合作,在太陽能光伏板下的水塘里種植水生蔬菜,并聘請該市農藝師成立技術攻關組。
經專家指導,2019年,攻關組選擇耐鹽堿能力相對較強的水菱角,并結合之前經驗,在5月份水溫接近20℃的條件下布種。此后,進一步觀察發現咸水的氮、鉀含量較高,就選用兩種元素含量較低的有機肥,并增加水塘排水次數,降低鹽度。
經過精心“伺候”,菱角幼芽很快成活;夏末成熟時,畝產平均約400公斤,果實口味鮮甜。
“現在我們基地共種植水菱角約800畝,平均每畝產量約350公斤左右。因為生長環境不同,我們的水菱角上市時間比較晚,一般都要在10月中下旬左右。近期,我們已安排人手采收,預計10月底就可以采完。”玉環綠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寶坤說。
據了解,利用海涂鹽堿地種植水菱角在國內外均較為少見。而玉環之所以取得成功,關鍵在于水分鹽度控制得當。為此,今年3月,玉環綠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還設置了一塊30畝的新品種種植試驗區,引進了金菱1號、南湖菱、安慶紅菱、溫菱八號、溫嶺紫菱進行試驗。
“從目前的長勢來看,新品種都還可以,預計到11月初就能看到具體的產量和品質。”農業技術顧問余家和表示,他們后續將對新品種進行比較,再挑選好品種大面積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