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08:54:03
鄉村振興重在產業發展,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潭頭鎮紙房村因地制宜,瞄準食用菌的良好市場前景,收益快等優勢,積極引進食用菌種植產業,讓香菇產業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菇菇”。
近日,走進潭頭鎮紙房村金桂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放眼望去,排列整齊的菌菇棒上,一朵朵面色花白的香菇菇質堅實、品相上乘。眼下正值出菇時節,棚內村民正忙著采摘成熟的香菇并有條不紊地裝筐、烘干、打包、搬運、發貨,忙碌而有序。
“在這香菇場干活我心里可高興,因為孩子上學也出不了遠門,來這干活一個月能拿到兩千元工資,還能兼顧照顧著家和孩子 。”務工村民武延麗說。
紙房村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期投資85萬元,建香菇大棚19座,養菌大棚5座,烘干房1處。該村依托“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發展香菇產業,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袁紅陽是金桂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香菇場從2020年4月份開始籌建,上菌料十萬袋左右 每年給村集體經濟分紅,平時工人有7、8個,忙時候工人達到30個左右,在這里務工的工人每年收益一萬二至一萬四之間。”
為了讓這把為老百姓撐起的“致富傘”更加遮風擋雨,進一步提升香菇種植效益,該鎮形成了以村黨支部為領導核心,合作社是生產基地,務工農戶是生產者和受益者的合作產銷模式。隨著合作社生產和管理技術逐漸提高和產業發展新思路的不斷拓寬,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真切地體會到了鄉村振興帶來的發展激情和內心充盈。
“咱這項目通過一年試驗感覺非常成功,下一步將吸納鄉賢人才,收集鄉賢人才的各項資金,擴大規模。”紙房村黨支部書記馬軍成說,擴大規模將由現在的七千平方擴大到一萬五千平方,由現在的十萬袋擴大到二十萬袋,這樣不僅能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老百姓收入,同時助力鄉村振興。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遺余力打造“一村一品”發展新模式,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本地資源優勢得到更好發揮,還以其自身的經驗和做法為各村提供指導和服務,帶動更多農民共同發展致富,這些做法讓潭頭鎮的鄉村振興腳步邁得穩健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