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14:51:30
近年來,海北州把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和增強村級組織服務群眾能力、鍛煉檢驗基層干部的重要抓手,創新舉措、多點發力、狠抓落實,先后投入各類扶持資金6.49余億元,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促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對癥下藥,“盤活資源”聚財富。采取“黨支部+合作社”、“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戶”等黨建產業模式,31個村盤活現有的荒山、草場、水庫、閑置房屋、農機具等各類集體資產資源,通過對癥下藥,以發包、租賃、參股、合作等方式加以開發利用,將閑置資產資源變廢為寶,實現集體資產資源增值。祁連縣八寶鎮麻拉河村利用沿卓爾山風景區的優勢,依托扶貧旅游開發項目和打造飛行小鎮的契機,將村集體23609畝草場租賃給景區開發旅游項目,修建餐飲、住宿、休閑為一體的生態園,村集體年收入達140萬元。剛察縣哈爾蓋鎮切察、塘渠、貢公麻村充分利用3個村的耕地資源優勢,啟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聯合體萬畝油菜種植”項目,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解決200名農牧民就近務工。
找準路子,“實體經濟”添動力。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圍繞特色種養殖、產品加工銷售、生產生活服務、鄉村旅游等,培育出82個地方特色鮮明、農牧民參與率高、示范帶動效應強的種植養殖型、加工增值型、服務創收型、鄉村旅游型等經濟實體,促進了村集體和農牧民“富起來”。剛察縣哈爾蓋鎮貢公麻村,依托資源、扶貧產業等優勢,在發展種植、養殖、加工、農機具服務、賓館、商業街、大型農貿市場等多元化經濟實體上下功夫,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700萬元以上;海晏縣金灘鄉新泉村投資20余萬元成立家政服務公司,承接勞務派遣、后勤服務、草原鼠害防治等服務。門源縣浩門鎮頭塘村依托照壁山旅游景區、二塘溝風景區,打造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和網紅打卡地,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嘗到了產業發展帶來的“甜頭”。
創新模式,“抱團發展”成合力。立足各村資金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全州97個村按照“整合資源、捆綁發展、村村聯動”的思路,采取資金入股、投資分紅、城區置業等方式,探索出村級集體經濟對接市場、融入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的“抱團發展”新路子,為村集體經濟長遠發展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如門源縣泉口鎮整合9個村1200余萬元資金購置門源縣新城區“聚源 榮浩嘉苑商業步行街”臨街商鋪,并由開發商進行統一托管出租,使村級集體經濟每年有穩定收入的同時,發展了商業街經濟,增添了消費活力。祁連縣把全縣18個發展集體產業項目資金投入默勒光伏產業園中,村集體每年收益4-12萬元,后期收益也將持續不斷。海晏縣哈勒景鄉積極培育以永豐村“草業+飼料”加工、哈勒景村牛羊養殖、烏蘭哈達村犢牛繁育+農機服務為主的產、供、銷一體的“草畜聯動”產業鏈,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產業的抗風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