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 09:16:00
柑橘豐收時
花果山步道上,沉醉于用手機拍攝路邊花草的老兩口
山清水秀,綠樹成蔭,農家院錯落有致,三三兩兩的游客在村內游玩,這是近日記者在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河東店鎮花果村看到的景象。
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漢臺區區委、區政府牢牢把握“三農”工作的歷史性轉移,堅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果實,使得河東店鎮花果村正逐步向鄉村振興平穩階段過渡,譜寫了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農業“壯骨”鄉村“橘”變
花果村,原本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村落。晴天一身土,下雨滿地泥,出門靠腿走,賣貨靠挑擔……花果村黨支部書記王虛安談起村里當年的“寒酸樣”頗為感慨。王虛安回憶,那時候,村里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紅薯等農作物,效益一般。
窮則思變。花果村一改傳統,引入柑橘種植,并多次調整品種,更新換代。特別是在2007年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中,花果村不斷擴大柑橘種植面積,并于2008年成立漢臺區首家柑橘專業合作社。如今,在全村的3470畝耕地上,共栽種柑橘樹3260畝,年產柑橘1.8萬噸,并有了屬于自己的品牌——褒河蜜桔,其果品銷往省內各市、東北三省及俄羅斯,年產值1400萬元。
2012年至今,河東店鎮每年都于10月份舉辦“褒河蜜橘”金秋品嘗會、采摘節等活動,花果山景區的名聲逐漸響亮,花果村的農產品也日益暢銷,花果村村民的“腰包”也一天天地鼓了起來。
工業“強筋”穿針“飲”線
農產品加工是果農除鮮果生產銷售之外的又一收入增長極,是農產品提高附加值、實現前延后伸的“筋脈”。
為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2018年,河東店鎮通過招商引資,在漢中市經濟開發區園區內建成褒河精釀啤酒廠,解決了周邊村鎮果農果品的銷售問題。
“啤酒廠利用黃花河優質水源,使用花果村、河東店村等地的優質柑橘、大櫻桃、甜杏等小雜果,結合歐洲鮮啤釀造工藝,經過不斷探索實踐,開發出獨具歐洲風情和口感的特色啤酒,目前年產量可達5000余噸。”啤酒廠負責人張堃說。
兩年多的時間里,橘子啤酒、杏子啤酒、葡萄啤酒、櫻桃啤酒、藍莓啤酒等20余種啤酒飲品相繼問世,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也為花果山下的褒河古鎮、花果村、河東店村吸引來更多的游客。
褒河鮮啤的建成投產,不僅填補了漢中餐飲業有餐無飲的空白,還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花果山周邊村鎮一二三產業融合,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切實提高了群眾收入。
服務萬家“游”出未來
隨著花果村基礎建設的逐步完善,外地游客日益增多,村兩委班子在多方考察學習后,將開辦農家樂定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徑。
在發展初期,客源危機一直制約著農家樂的發展。為了破局,花果村利用花果山景區山、峁、溝、渠的全地形優勢,先后組織了千人登山賽、漢臺區萬人健步走、秦嶺山地自行車大賽漢中站等大型賽事活動,帶動了山上120余家農家樂快速發展,第三產業集群在這里初具規模。
“有了綠水青山,生態好了;搞了鄉村旅游,生活好了,現在我們農民的日子過得比柑橘還甜。”花果村村民陸寶園如是說。如今,花果村每年接待游客量最高可達100萬人次。
漫步在花果村,綠樹白墻相得益彰,褒河蜜桔已是綠中透黃,農家餐館游人如織……華麗“逆襲”的花果村,不僅被授予了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等稱號,還捧回了五個“國字號”榮譽——“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文明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如今,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花果村多種業態量質并舉,“褒河蜜桔”品牌不斷打響,鄉村旅游項目精彩紛呈,鮮啤加工市場潛力巨大,村民們正靠著勤勞的雙手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向前。王虛安說,下一步,花果村將聚力柑橘產業提質增效,提高農家樂特色服務質量,徹底改變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