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 09:16:00
全媒體記者 王海明 梁方方
秋天的內蒙古自治區,一派豐收景象。9月3日一大早,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加工番茄種植基地迎來了中國農資總公司的技術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團隊,四面八方趕來的種植大戶將三十多畝番茄基地圍得水泄不通,大家想親眼目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環學院薛泉宏、來航線專家團隊的放線菌科研成果如何解決困擾種植戶多年的土壤重茬問題。
實收實測觀摩會馬上開始,“試卷”在現場觀眾的見證下由種植戶拉尺確定,并由種植戶組織采收,現場稱重。
“用放線菌處理過的地塊平均每畝產量10.2噸,紅果率達到96%;對照組平均畝產番茄8.1噸,紅果率84%。”一個小時后,測試人員公布數據。這個結果在專家團隊的意料之中,據了解,團隊為了研究、破解土壤重茬問題的密碼,用近二十年的時間在北方多點多地多品種進行反復試驗,已經獲得了多項專利技術。番茄醬加工企業老板當場表示,放線菌處理過的番茄紅果率如此高,用這番茄作為原料加工出來的番茄醬質量也一定好,凡用放線菌處理的番茄地塊全部加價收購。為了證實放線菌在其他作物上的功效,當天下午,又在五原縣的打籽葫蘆基地和辣椒生產基地進行了現場測評。
“我種了一輩子地,化肥用量年年增加,但死棵現象卻越來越嚴重,效益難以確保。自從三年前開始用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的放線菌產品,我種的小香瓜品質立馬有了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得病減少、產量提高,甜度也增加了。客商買完我的瓜后,還讓我幫忙打聽誰家同樣用放線菌產品種植農產品呢。”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宏偉六組的種植大戶成勇高興地說道。一位叫郝亮的農資經銷商也表示,這幾年他試著減化肥,加放線菌,結果從打籽葫蘆、蕃茄、向日葵等作物的品質和產量來看,都有了顯著改善,農民種地的自信心又回來了。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放線菌研究團隊專家來航線教授說:“在高度集約化、高復種指數、高強度利用、高頻度人為干擾,以及過量施肥、過量用藥、過量灌水、過度耕作等強烈的干擾和巨大壓力下,土壤健康急劇惡化。土壤-植物系統病的根源在土壤,表現在作物,當有病的土壤遇到免疫力差的植物,即會以植物病的形式表現出來。大多數放線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3~37℃,高溫放線菌的生長溫度范圍在50~65℃,也有許多菌種在20~23℃以下仍生長良好。放線菌可以分解許多有機物,包括石蠟、橡膠、纖維素等毒性強的化合物。因此,放線菌不僅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更在污水及有機固體廢物的生物處理中有積極的作用,還能促使土壤形成團粒結構而改善土壤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