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 16:05:00
全媒體記者 耿蘇強 陳小文 馮玉龍 李煜強
近日,在陜西省富平縣宮里鎮大樊村村委會,數百張百元鈔票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工作人員按照金銀花采摘計量憑證發放勞務費,群眾領到錢后進行登記、簽字,現場井然有序。
村民劉秋梅今年70歲,在大樊村金銀花扶貧產業園從事采摘工作,今天收獲滿滿。工作不到一個月時間,共領了2700余元勞務費,數著一張張嶄新的百元大鈔,她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年紀大了,在家門口做點事,不給子女添負擔,還能賺點錢,我們感到很滿足。”領到錢后,劉秋梅感覺更有干勁、更有奔頭。
村民領取金銀花采摘勞務費
近年來,大樊村積極探索“黨支部+集體經濟+脫貧戶”的發展模式,為每戶脫貧群眾托管種植金銀花2畝,每戶每年發放收益分紅1000元。每年金銀花采摘期,人均勞務收入3000~4000元,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照顧家庭與增收“兩不誤”。該村將農戶鑲嵌在產業鏈上,使得金銀花產業成為群眾脫貧的“富民”花,繪制出了一幅美不勝收的“小康圖”。
惠春俠介紹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
引進一株金銀花
2017年以前,大樊村沒有一株金銀花。如何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該村一直在探索。
自被渭南市確定為深化農村改革試驗點和鄉村振興試點村以來,大樊村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圍繞脫貧攻堅工作,按照“市場導向、政府推動、支部引領、主體帶動”的思路,組織黨員干部、村代表多次赴陜西蒲城、大荔、高陵和山東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尋找適合當地生長的產業作物。
金銀花,因耐寒耐旱、藥用成分高、經濟效益好,最終被列為引進對象。
在該村一眼望不到頭的產業園,是大樊村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17年投資500余萬元建成的。該產業園不僅成為大樊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支柱,也成為周圍鎮村群眾脫貧摘帽、增加收入的福地。
大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惠春俠介紹,目前,大樊村已建成1100畝金銀花示范園區并開始收益。2019年實現收入200余萬元,2020年300余萬元,讓全村脫貧戶20戶53人有了就業之地,2020年人均純收入12000元。
“下一步,我們想把金銀花種植與幫扶、民宿、旅游、采摘、養老等產業相結合,最終打造成‘休閑產業+旅游’小鎮……”惠春俠一邊介紹著村上的發展規劃,一邊不時打聽著種植戶們今年的收成。
讓農民收“金”攬“銀”
近年來,大樊村積極探索實施以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為龍頭統一經營管理的發展模式,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園區面向全鎮開放,優先為脫貧戶、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讓農民收“金”攬“銀”。
自5月上旬開摘以來,群眾在金銀花基地采摘一斤花蕾可得6元錢,手腳麻利的農戶一天可以采摘40余斤。因為收入較為可觀,采摘工作不僅吸引了本村的勞動力,還吸引了不少周邊鎮村的群眾。
小小金銀花,小康路上吐芳華。大樊村黨支部副書記由小銀介紹,在采摘期,農民在基地采摘金銀花,每天能收入100~200元。用工高峰期,可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1500余人。僅靠金銀花產業就為農民帶來了“真金白銀”。
今年70歲的陳建鋒是大樊村村民,雖然摘得少,一天也能掙100元。陳建鋒算了算收入賬:每年流轉土地收益5600元,托管土地收益1000元,在園區務工收入8400元,村集體經濟每年分紅2830元……
如今,金銀花產業成為大樊村的一項支柱性產業、鄉村振興的又一個突破口、農民增收的“致富花”,真正做到了讓農戶自己當股東,保底分紅,實現利益共享。
看著景色宜人、設施齊全的美麗鄉村和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金銀花正在大樊村的鄉村振興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