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 15:30:37
8月10日一大早,柞水縣老庵寺村村民詹緒秀就開始忙活了。“今天好幾位客人預訂了爆炒土雞、干鍋香菇、柞水小炒等菜品,我要趕緊備菜……”
隨著老庵寺村大力發展文旅產業,詹緒秀一家開起了“湖畔農家”農家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幾千元哩!”詹緒秀對經營狀況非常滿意。
農家樂生意能這樣火熱,離不開村上的文旅產業發展。近年來,老庵寺村依托生態優勢以及當地歷史文化資源,打造觀光旅游、休閑娛樂、民宿帶動多業聯動的鄉村旅游新業態。“我們一年接待游客數十萬人。”老庵寺村黨支部書記鄒志勇說。
“媽媽,木頭屋子里會有小松鼠嗎?”一位來旅游的小朋友問身旁的母親。順著孩子的目光望去,一座座彩色小木屋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那是村上根據文旅產業配套發展的“南山里木屋”特色民宿。“這里有14座獨立的小木屋,能容納50人左右住宿。”民宿負責人董珉華告訴記者,“旺季天天滿房,至少提前一周才可以預訂到。”
5組村民郭倫芝是民宿的保潔服務員,每月有1800余元的固定收入,工作離家近,生活有保障。
民宿的正對面,一對新人在情侶島上拍攝婚紗照。“我們早就聽說很多情侶會來這里打卡。”拍婚紗照的張先生說。鄒志勇介紹,情侶島是原先水庫改造時,部分地方泥沙淤積隆起,村上就出資將其改造成景觀小島,打造網紅IP,吸引游客來打卡。“今年5月31日,情侶島還被評為了全縣優秀網紅打卡地。”鄒志勇說。
為了讓旅游經濟帶動村民致富,今年4月,村里還專程包車前往袁家村學習觀摩。“主要目的是讓村民學習開辦文旅相關服務業務和提升服務品質。‘五一’期間,參觀學習回來的村民嘗試擺攤經營,效果非常好,收益很不錯。”鄒志勇說。
幾年前,老庵寺村還是深度貧困村。為了擺脫貧困,村里干部帶領群眾持續推進“三變”改革,有效破解集體經濟發展難題。2017年5月,全村成立了以村集體為經營主體的白龍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老庵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組建了東升、谷子地、鴻升3個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了以食用菌種植、光伏發電、林下經濟和鄉村旅游為主導的產業融合發展路徑。
產業日益發展,老庵寺村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0余萬元。全村老百姓通過土地流轉、產業基地務工、集體經濟年底分紅等實現增收,人均收入9300余元,戶均增收4300元。
老庵寺村積極探索產業化聯合體功能區建設,按照“產業興旺”的原則,在已有的菌類生產基地上,聯合8家家庭農場,組建老庵寺村產業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形成了“菌、果、茶、藥、漁”五大產業一體化抱團發展格局。目前,全村建成標準化食用菌大棚126座,種植食用菌300萬袋,建成科管核桃園300畝,種植天麻、芍藥等中藥材450畝;建成有機綠茶基地100畝和香菇分揀、包裝、加工一體化工廠3000平方米;養殖虹鱒、鱘魚等冷水魚50萬尾,各產業互為支撐,優勢互補。
“農業產業聯合體的組建,提升了地域空間利用率,優化了老庵寺村農業種植、銷售、加工、運輸、物流配送等產業資源,重構了利益價值鏈條,幫助小農戶、農業經營主體、村集體三方實現利益最大化,為老庵寺村產業興旺注入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鄒志勇說。(記者 郭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