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 09:45:01
走進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林家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3D立體墻繪映入眼簾,為村莊換上了美麗的“妝容”,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林家村原本是東營區一個偏僻貧窮的村子,有著30多年植桑養蠶歷史。近年來,村里借助黃河流域自然地理優勢,積極延長產業鏈,拓展鄉村振興路徑,蹚出了一條文農旅融合發展的強村富民之路,榮獲了“國家森林鄉村”等榮譽稱號。
如何盤活閑置民居?伴隨著黃河南展區搬遷,原有的民居被閑置下來。2019年,林家村投資200萬元對村莊房屋外立面實施墻體3D立體畫彩繪,建起了“河畔林語”桑蠶人家民宿,舉辦桑椹采摘節和黃河口詩會等文化活動,上百位作家和3000多名游客來到這里感受鄉村自然之美。林家村被中國詩歌學會和山東省作家協會授予“中國黃河口作家村”稱號。
“灼華鄉舍”“林語小院”“拾光記憶”……一個又一個特色民宿吸引著四方游客。每個周末都有市民預約來到林家村民宿游玩,許多藝術家也鐘情于此創作寫生,枕河聽濤,聽風賞月,體驗鄉村夜晚的安靜愜意。
沿黃河大壩下來,映入眼簾的是整整齊齊的標準化桑蠶種養大棚,綠油油的桑田里,蠶農趙瑞娟正在察看桑葉的生長情況。趙瑞娟養蠶20多年,其丈夫在外打工,五十多歲的她一個人在家養蠶,一年下來可以收益近2萬元。她空閑時節就到民宿里打工,還可以多收入1萬多元。
產業鏈條越拉越長。2020年,林家村投資450萬元建設了現代化桑蠶種養產業基地、桑蠶博物館、“大河絲語”主題文化廣場,并開發了桑葚酒、桑葉茶、蠶繭文創擺件等副產品,林家村已逐漸成為觀賞、體驗蠶桑文化的絕佳去處。新建成的桑蠶博物館,將黃河流域養蠶繅絲的歷史娓娓道來,從蠶卵孵化到蠶蛹抽絲,生動地展示了“一條蠶”所要經歷的一生。
去年,林家村接待游客2.5萬人次以上,旅游收入達160余萬元,村集體收入突破15萬元,文旅融合發展漸入佳境。
2020年,林家村在園林綠化部門支持下,投資60萬元實施了“絲路花語”綠化美化工程,并對桑蠶大棚養殖區和村內空地、道路進行景觀提升,村居面貌煥然一新。林家村黨支部書記林志強對發展信心滿滿:“今年,我們村又籌措資金100余萬元建設省級標準公益性公墓,實施路燈配套管養檢修等惠民項目,一幅天然宜居美麗鄉村新景象將日漸涌現。”商瑞娟